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传统文化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挖掘和传承绍兴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用绍兴历史文化资源更好地支撑绍兴大城市新一轮建设,推动绍兴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在“十三五”期间的发展,并为我国当代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更多历史智慧,绍兴市社科联(市社科院)和浙江省越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决定,拟组织撰著一套既能集中反映绍兴历史文化遗产,又能代表这一领域最新学术进展的高水平的《绍兴历史文化精品丛书》,为此特列出《绍兴历史文化系列研究》课题十项,向省内外学术界公开招标。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公告如下:
一、招标课题
本次公开招标的《绍兴历史文化系列研究》课题十项,各课题名称及其研究内容参考,绍兴历史文化的大体时空范围,暂定如下:
1.《会稽天下:绍兴政治文化史》
政治文化是地域文化中前此未甚受到关注的组成部分,但又内关系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民俗文化等其它地域文化,外关涉整个地域文化在全民族文化中的地位。绍兴历史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版图中一直占有极重要地位,很大原因就在于其政治文化创造的一直领先。古诗“会稽天下郡,强服夏王开。海望通秦道,山形引越台”,点出绍兴政治文化的精神偶像是“会稽天下临东溟”的夏王大禹和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鲁迅曾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毛泽东曾说“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点出绍兴政治文化的精髓是为民为国去苦干硬干,近代辛亥先烈和我党领袖周恩来都是杰出代表。在大禹、勾践和秋瑾、周恩来之间,有无比丰厚的政治文化遗产可以发掘,包括明清时期天下仰重的众多绍兴籍大学士(宰相)、督抚(总督、巡抚)、尚书等等的政治建树。弘扬绍兴政治文化优良传统,将有力促进当代政治文明建设。
2.《其枢在水:绍兴水利文化史》
《管子•水地篇》说:“水者,……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美恶、贤不肖、愚俊之所产也。……圣人之治于世也,不人告也,不户说也,其枢在水。”越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崭露头角,是在越王勾践时代,而这恰以“山阴故水道”这一我国最早的人工运河的开凿为先导;在战国后期的中衰之后,越文化的第二次崛起始于东汉时代,而水利史上这时鉴湖的开凿同样是一个伟大的里程碑;越文化的最辉煌灿烂时代,它之成为举世无双的中国文化重镇的时代是在明清时期,而这一样要以明嘉靖间三江闸的修建和浙东海塘工程的持续修筑等为保障。越地水利史和文化发展的平行起伏,有力地说明水环境对文化的发育作用。重新梳理绍兴水利文化史亦即水环境变迁史,不仅对当代绍兴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意义重大,对当前的“五水共治”和思考绍兴“水城”建设的新方向,也都具有启迪价值。
3.《文献相望:绍兴世家文化史》
南宋《会稽志》载:“本朝会稽文献相望。”《万历绍兴府志》载:“自晋之东,宋之南,銮舆既迁,而衣冠从之,东南文献始甲于四方矣。吾越多佳山水,贤人达士,往往携其家而家焉。”地域精神文化的发展与文化世家的贡献息息相关,绍兴历史文化的发达端赖文化世家的群峦叠嶂,云蒸霞蔚。根据调查,仅明清原绍兴县境内的文化氏族,就有124氏、483族,包括光相桥王氏(思想巨人王阳明家族)、状元坊张氏(状元张元忭和大文学家张岱家族)、水澄刘氏(大思想家刘宗周家族)、白洋朱氏(万历首相朱赓家族)、州山吴氏(关系明清两朝国家命脉的吴兑、吴兴祚两总督和诸多进士、文学家家族)、梅市祁氏(大藏书家祁承爜和南明督师祁彪佳家族)、陶堰陶氏(明代兵部尚书陶谐、礼部尚书陶承学一门40多进士、100多举人家族)、渔渡董氏(明代榜眼、吏部侍郎董玘一门兄弟父子祖孙近10位名进士家族)、樊江商氏(明代太仆寺卿商廷试、大理寺少卿商为正、两广总督、兵部尚书商周祚、广东参议商周初一门父子祖孙兄弟四大名宦家族)、堰头王氏、偁山章氏、峡山何氏、白鱼潭张氏等等。为切实推进区域文化研究,有必要对绍兴自古以来的文化世家作纵横两个方面的系统梳理。纵的梳理就是文化世家发展史,横的分析就是绍兴文化世家的区域特色与历史地位。
4.《环坐而听:绍兴教育史》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是当年越国崛起的两大历史经验。“生聚”就是发展经济,壮大越国崛起的物质基础;“教训”就是培养人才,提高人口素养,为越国崛起提供强大人力人才支撑。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是绍兴人,陶行知祖籍是绍兴人,20世纪上半叶北京大学校长除蔡元培外还有蒋梦麟、马寅初等另外3位也是绍兴人,绝非偶然。从三国魏嵇康对三千太学生的无言之教,到明中期绍兴知府为王阳明讲学建稽山书院,“聚八邑彦士,(阳明)身率讲习以督之。于是萧谬、杨汝荣、杨绍芳等来自湖广,杨仕鸣、薛宗铠、黄梦星等来自广东,王艮、孟源、周冲等来自直隶,何秦、黄弘纲等来自南赣,刘邦采、刘文敏等来自安福,魏良政、魏良器等来自新建,曾忭来自泰和……盖环坐而听者三百余人”。从汉代王充“见闻问”与“开心意”统一的教育思想,到清初黄宗羲“学贵适用”与“疑者觉悟之机”的教育思想,绍兴教育史一直是中国教育史的精彩篇章。
5.《上下阳明:绍兴思想信仰史》
较纯粹而高端的文化,是思想信仰。绍兴知识上层的思想学说发轫于范蠡、计然之学,崛起于王充对儒学迷雾的澄清与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建构,经唐宋元时间的长期积淀,至明清和民初而迎来其辉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不少关键人物来自越地,很大程度上乃是前此越地先进士人“前人本主义”、“前科学主义”思想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薪火重燃。阳明之上,有范蠡、王充、魏伯阳、支遁等等;阳明之下,有王畿、刘宗周、黄宗羲、章学诚、鲁迅、周作人等等。在阳明所代表的知识上层的思想学说之下,还有一个生生不息的绍兴民间下层的信仰史。从史前的鸟崇拜、史初的大禹崇拜,后代貌似无序实有清晰理路可寻的无数正祀、淫祠信仰,对绍兴民间社会来说,在他们的头顶之上,一直有一个诸神的天堂。本课题综叙绍兴思想信仰史的方方面面,以利当代的价值观建设。
6.《矜式百世:绍兴史学史》
从我国地方志的鼻祖《越绝书》和第一部结构严密的史料学著作东汉赵晔的《吴越春秋》,到领起全国地方志编纂第一个高潮的六朝时期谢承《会稽先贤传》、夏侯曾先《会稽地志》等十余种地方志,到完整无缺流传至今的极少数宋代方志中的两种《嘉泰会稽志》和《宝庆会稽续志》和明清时期的诸多名志,越地历史上出现的方志类著作多达140多种,据调查,其中将近一半仍然存世。从东晋谢沈撰著《汉书外传》、《后汉书》,到明末清初张岱的明史著作《石匮书》、《石匮书后集》,黄宗羲开创学案体的我国古代第一部完整学术史著作《明儒学案》,吴乘权编刊古代第一部中国通史著作《纲鉴易知录》,清中期提倡“六经皆史”的史学理论家章学诚,晚清目录学大师姚振宗“信足矜式于百世”的《快阁狮石山房丛书》,直至范文澜出版当代我国第一位马克思主义史学名著《中国通史简编》,越地全国视野的断代史、通史、新史体、史学理论和目录学建树也足以骄人。
7.《江山有半:绍兴文学史》
绍兴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几乎占据一半江山。我国古代第一首诗歌、反映原始人生活的《弹歌》,第一首被翻译成其它语言的诗歌春秋时期《越人歌》,竹林七贤之一、正始文学的一面旗帜嵇康,玄言诗的代表作家孙绰和开创山水诗派的谢灵运、谢惠连等谢氏文学家族,隋唐之交南方文学家中的翘楚虞世南和其兄虞世基,玄宗皇帝亲制御诗送归、杜甫为作《饮中八仙歌》称颂的盛唐诗人贺知章,堪称古代诗作最多的爱国诗人、宋代南渡四大家之一陆游,元代创立铁崖诗体的杨维桢和传奇诗人王冕,明代号称第一怪才的文学家徐渭,晚明杂剧第一人孟称舜和王骥德、吕天成等越中曲派,明末文学家张岱、王思任、陈洪绶、祁彪佳和清初骈文大家胡天游,直到近现代鲁迅、周作人、刘大白、朱自清、朱生豪、金近等等,越地文学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所占的比重难有匹敌。本课题的研究还将从创作扩展到文学文本的刊刻、传播和评点等更广大的文化史空间。
8.《新声代变:绍兴戏曲史》
戏曲是非书面的动态的文学。就现实而言,至2014年12月,绍兴十大剧种曲种,即越剧、绍剧、绍兴目连戏、新昌调腔、诸暨西路乱弹等五大剧种和绍兴平湖调、绍兴词调、绍兴宣卷、绍兴莲花落、绍兴摊簧等五大曲种,皆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在全国没有第二个地方,也是绍兴戏曲文化旺盛活力的表现。就历史而言,绍兴唐宋即有参军戏、宋杂剧和鼓词演出;明清时代,诚如国学大师王国维所云,“明中叶以后,制传奇者,以江浙人居十之七八;而江浙人中,又以江之苏州、浙之绍兴居十之七八”。故学界有著名戏剧史家叶长海“越中曲派”之说和《越中曲派研究》、《晚明越中曲家群体研究》等诸多专著。因而戏曲史家戴不凡所云,“一部清初以前的中国古代戏曲史,至少有一半篇幅是浙江的戏曲史”,今人洛地也说,“‘半部中国戏曲史在浙江’,这不是浙江由此而可不可以引为自豪的问题,而是事实”,很大程度上都在揭示古代绍兴戏曲文化在全国的地位。绍兴戏曲文化何以会有一千多年的发展?绍兴戏曲文化精神中包含什么样的民族审美精神?它对绍兴民性和精英知识分子产生何等的影响?明代绍兴王骥德曾道其研究古代戏曲史的感受:“新声代变,……典刑具在。”本课题的使命亦在重温绍兴戏曲文化史中的丰富“典刑”。
9.《乾坤清气:绍兴美术文化史》
明代杭州人徐伯龄为元末明初王冕所作《梅花先生传》称:“能写梅,书法、诗、画为一时三绝。……其题所画梅绝句百篇,有云:‘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其胸中是何抱负!”这段话可以用来论断整个绍兴美术文化史,或者说以越国青铜器雕塑、越窑青瓷造型艺术为代表的各种实用美术,和以王羲之、王献之、虞世南、王冕、徐渭、陈洪绶、赵之谦为代表的历代视觉艺术家。就绍兴历代视觉艺术家而言,其地域特色至少包括:1)很多都是书法、绘画,甚至篆刻、雕塑兼工的;2)大多还兼通诗文甚至戏曲等其它艺术;3)往往以其开创性处于中国美术史之“绝”地位;4)总体呈现出“清刚博大”的越地士人精神。本课题旨在综合梳理绍兴绘画、书法、篆刻、雕塑等各种美术文化遗产,特别探究其在中国传统艺术或者说东方艺术中的代表性。
10.《翠色照耀:绍兴物态文化史》
物态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固化。越地的物态文化最当得“物华天宝”之称。中国古文明被称为瓷器文明和丝绸文明,绍兴正是这样的古文明发祥地。越瓷自东汉创烧成熟青瓷后,先后经历三国、两晋和南北朝的大发展,至唐代赢得“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美誉,成为举世无双的国瓷。东汉哀帝时间,越地著名的丝织品“越罗”织造技术和织物就已传到日本,杜甫诗“越罗与楚练,照耀舆台躯”见出上层社会的宝爱,宋诗“千花越罗,衣被寒苦”更见出在庶民中的影响。陈桥驿先生曾经在《绍兴史话》中,以“工艺精湛的剑和镜”、“誉满诗篇的越纸和越窑”、“名闻遐迩的丝和茶”、“历史悠久的绍兴酒”为标题,阐述绍兴的“物产富饶,鱼米之乡”;近年也陆续出版《绍兴酒文化》、《绍兴瓷文化》、《绍兴桥文化》、《绍兴石文化》、《绍兴兰文化》、《绍兴百珍图赞》等等著作,所涉及的都是物态文化。这方面的零星积累已经比较多,但缺乏的是在深入研究基础上的全面整合研究。本课题即属对这方面研究的升华和推陈出新。
*绍兴历史文化的大体空间、时间范围
关于“绍兴”的空间范围,采“尊重历史”、“照顾现实”原则。所谓尊重历史,指自东汉永建四年(公元127年)“吴会分治”,新立治所在山阴县(当年越国都城,今绍兴市区)的会稽郡起,历经唐与北宋越州、南宋绍兴府、元绍兴路、明清绍兴府时代,近二千年间,萧山、山阴、会稽、上虞、余姚、诸暨、嵊州、新昌八县,皆属越国故都所在、历史时期的绍兴市管辖。所以,《绍兴历史文化系列研究》便不能不尊重历史,不能不把余姚、萧山也纳入考察范围。所谓照顾现实,因余姚、萧山当代毕竟不属绍兴(二地分别于1949、1959年划归宁波、杭州),所以有关考察不能与绍兴其他传统属县同等处理,除非标志性的重要重大历史文化人物和历史文化现象,一般历史文化人物和历史文化现象应均不涉及。
关于“历史文化”的时间范围,采通行做法,即一般截止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代,个别也可延续到新中国建立前。
二、申报要求
1.申请人应为:各高校和科研机构专业研究人员;一般应有正高或副高高级专业职称,或文学博士、历史学博士等学位;前此完成过省部级以上课题,并有1部以上专著出版或3篇以上本领域一级以上期刊学术论文发表者。
2.申报人可从以上课题中选择申报,每个课题可自行选择适当的研究切口,并自行设定具体研究内容和框架,可适当超越但不能严重偏离上述“研究内容参考提示”。
三、招标约定
1.申报时间:即日起至2015年7月31日17时止。
2.各课题完成时间:2015年9月——2018年4月,完成初稿,提交审读;2018年4月-8月,根据审读意见,修改定稿。
3.各课题最终成果形式、字数:专著,电脑字数30万左右。
4.质量要求:各课题研究、撰著要坚持“学术性、科学性、可读性、传承性”相结合的原则。
——学术性:代表所在领域的最新、最高水平,在很多方面体现出学术原创性、首创性。
——科学性:严格遵循学术规范,不仅在学术观点和材料上有新发现,在研究方法上也足资启发他人。
——可读性:既有理论深度,又文字简明、雅洁,有一定可读性。
——传承性:对绍兴历史文化遗产的当代化,尤其是对绍兴历史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具有促进作用。
5.课题经费拨付:每项课题给予研究经费5.5万元。其中,第一年立项拨付2.5万元;第二年经中期检查,进展顺利拨付2万元;课题完成,审读最终成果符合要求,拨付1万元。
6.成果最终去向:由绍兴市社科联(市社科院)与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院联系,2018年在国家一级出版社出版。
四、招标程序
1.绍兴市社科联(市社科院)、浙江省越文化研究中心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光明日报》、《绍兴日报》,中国社会科学院官网“中国社会科学网”(http://www.cssn.cn/)、浙江省社科联官网“浙江社科网”(http://www.zjskw.gov.cn/)、绍兴市社科联官网“绍兴社科网”(http://www.sxsk.gov.cn/)、浙江省越文化研究中心官网“中国越文化网”(http://ywh.usx.edu.cn/)、绍兴社科联官方微信平台“社科越读”,以及其他社科研究机构和高校科研平台上发布招标课题。符合申报条件的投标主体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课题申报时间内向浙江省越文化研究中心提交《绍兴历史文化系列研究课题申报表》,申报表见附件,如有该课题先期研究成果请一并附上。
2.绍兴市社科联(市社科院)、浙江省越文化研究中心将组织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最后以出席会议委员的2/3多数无记名投票通过的办法确定立项课题。
3.招标结果于2015年8月31日前在绍兴市社科联(市社科院)、浙江省越文化研究中心网站公布,并于一周内发放中标通知书,签定课题立项撰写合同。
五、联系方式
1.通信地址: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环城南路508号(邮编312000),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院(浙江省越文化研究中心)。
2.联系电话及联系人:
0575-88341268,15336785028潘先生,电子邮箱:sxwlxypan@126.com
88341849,15988226750陈女士,电子邮箱:307806733@qq.com
六、其他
本次课题招标的最终解释权归绍兴市社科联(市社科院)、浙江省越文化研究中心。
附件:绍兴历史文化系列研究课题申报表.doc
绍兴市社科联(市社科院)
浙江省越文化研究中心
2015年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