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壮大学术梯队,构建更为完善的基地发展体制机制
引进优秀青年博士和重量级专家人才1-2名。
在连续聘请三批40多名涵盖校内各学院、市内各有关单位兼职研究员,12位省内外兼职教授,19位学术委员,4位首席专家和3位方向带头人基础上,深化构建更为科学完善的基地发展体制机制。
二、在重点方向学术研究上取得新进展
加快高层次科研产出,发表高水平著作或一级期刊以上论文20部(篇)。
在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重大项目申报、省部级奖项等方面,争取获得突破。
三、做好新基地开局之年的各项基础性
按照新一轮省重点基地的建设管理规定,在省社科规划重点基地课题组织、在重要媒体组织宣传十九大精神、举办大型学术会议、出版基地辑刊和成果要报等方面,全面开展各项工作。
四、实施《中国越学》出版质量提升工程
组建《中国越学》编辑部,搭建完善编辑出版流程,将年刊改成半年刊,争取用4到5年时间把《中国越学》办成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发布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南大核心)收录集刊。2018年在出版频次提升、重要论文组织等方面取得实质进展。
五、召开高端学术论坛
紧密追踪当前文化和学术主流,结合中心发展规划,召开“蔡元培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纪念蔡元培诞辰150周年”、“绍兴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绍兴文化通史筹备会”等学术研讨。
六、积极经营标志性成果
继续面向国内外学术界征集越文化研究高层次专著资助出版,以更具标识性方式推出《越文化研究丛书》;举办有关专著首发式,以更显著动作打造标志性成果。
七、继续组织王阳明研究课题公开招标
接受市委宣传部委托,总结2017年招标课题组织的经验得失,继续与绍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绍兴文理学院招投标与管理中心合作,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面向全国组织新一轮15项王阳明学术研究课题招标。
八、参与承办2017-2018第二届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闭幕论坛及其他论坛
作为学校服务地方重大文化工程的执行者,接受市委宣传部和市政府方面委托,与多家单位通力合作,积极组织筹备2018年6月17-19日第二届“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绍兴闭幕论坛,为其中的多项学术活动提供全方位支持。
接受绍兴市社科联委托,与其他单位通力合作,举办“浙东唐诗之路”论坛。
同时参与筹备“中华孔子学会年会”、“中国哲学史年会”。
九、拓展以学术服务支撑地方文化建设的途径,全力完成绍兴市社科联委托进行的《绍兴历史文化系列研究》重大项目;与绍兴市图书馆合作继续举办“解码越文化”系列讲座;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冢斜古村、上虞区乡贤研究会等科研合作。
十、加强内外学术交流,继续举办“越文化研究沙龙”6-8场;邀请基地学术委员和“长江学者”级别的学术专家做3-4次学术讲座。
十一、加大宣传力度,与《光明日报》、《人民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合作,组织发表宣传越文化和中心成果的文章。
2018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