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会议
会议预告
会议报道
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会议 >> 会议报道 >> 正文
会议报道

“多元与一体:地域文化的特色与融合”高层学术论坛在绍兴举行

2020年10月26日 10:53  点击:[]

       2020年10月24日-25日,由绍兴文理学院、湖南大学、四川大学、安徽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多元与一体:地域文化的特色与融合” 高层学术论坛在绍兴饭店举行。来自浙江、湖南、贵州、四川、山东、安徽、陕西等地的专家学者与代表齐聚一堂,共襄盛举,共同探讨“后疫情”时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以及地域文化的共建问题。

 

       此次活动旨在通过研究各地域学术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内在关联与互鉴,推进各地域学术文化之间的沟通、交流与融合;共同推动地域学术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研究和挖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

 

绍兴文理学院校党委书记汪俊昌教授

 

绍兴文理学院副校长寿永明教授


       24日上午举行了大会开幕式。开幕式由绍兴文理学院副校长寿永明主持。绍兴文理学院校党委书记汪俊昌在致辞中表示,从历史上来看,中国的文化呈现出“多元一体、一源多众;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格局。“各美其美”的地域文化一同构成了“美美与共”的中华文化统一体。在当代条件下来深入探讨各个地域文化之间的特色与融合,一方面要抓住各地域文化的特征,厘清各地域学术文化的内涵、外延及其发展脉络;另一方面,要跳出单一的地域学术文化研究的局限,从中国文化发展的整体来研究地域文化,推动地域文化之间的融合以及不同地域学术文化研究者之间的交流合作。  

 

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诸凤娟教授


       开幕式结束后,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湘学、蜀学、徽学、关学、浙学(越文化)的特色与融合作主旨发言,分享地域文化研究成果,促进地域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主旨发言由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诸凤娟教授主持。  

 

湖湘文化研究专家、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院院长朱汉民教授


       湖湘文化研究专家、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院院长朱汉民教授发言称,晚清中国是儒学及中国传统文化走向衰落的时期,但是作为儒学地域形态的湘学似乎是逆势上升。湘学之所以能够在近代中国逆势上升,就在于湘学学者能够既坚持中国文化主体性、又有思想文化开放性的特质。晚清湘学对近代中国作出了重要思想贡献,它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学术对社会的影响。  

 

蜀学研究专家、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舒大刚教授


       蜀学研究专家、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舒大刚教授将蜀学要素分为学校、学人、学术,对这三要素作了详细而精辟的阐述,认为这三要素在近代的四川都得到了迅猛发展,这是近代蜀学得以英才辈出,并在一定程度上开启和推动了中国思想界的革命的基础所在。  

 

陕西师范大学关学研究院副院长许宁教授


       陕西师范大学关学研究院副院长许宁教授介绍了陕西师范大学张载关学研究院的具体情况,并提出三点研究前瞻:一是要将关学文化置于战略文化资源的高度来认识、来加强;二是积极探索关学学科化的实践途径;三是构建地域文化的交流平台和联系机制。  

 

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徐道彬研究员


       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徐道彬研究员先从科举考试的角度谈了程敏政和王阳明的师生关系,然后从两人著作的比较中梳理出两人思想之间的承继关系,认为程敏政提出的“道一”思想是朱熹与阳明之间的一个过渡新理念,也是影响阳明心学形成的一个重要源头。  

 

齐鲁文化研究专家、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教授


       齐鲁文化研究专家、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教授细致精辟地概括了齐鲁文化“兼容并蓄,胸襟博大”“刚健有为,积极进取”“崇德重法,德、法兼顾”等精神特质,指出以儒学为主要特征的齐鲁文化对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齐鲁文化是一种兼具地域文化特性的主流文化。  

 

贵州文化专家、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索晓霞研究


       贵州文化专家、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索晓霞研究员总结了贵州地域文化的包容性、民族性、和谐性等特点,她表示,贵州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既是贵州这片土地的地理生态环境所造就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体现,也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所经历的种种外在因素影响的反映,更是一个不同文化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的过程。  

 

浙学研究专家、王阳明研究专家、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董平教授


       浙学研究专家、王阳明研究专家、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董平教授从辨析地域文化与一般意义上的“中国文化”、地方性知识与普遍性知识、浙东学派与浙学这几对概念入手,旗帜鲜明地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了浙东学派或浙东学术的核心是历史哲学,而理学则是呈现这种历史哲学的载体的观点。  

 

越文化研究专家、浙江省越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潘承玉教授


       越文化研究专家、浙江省越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潘承玉教授从今年抗击新冠肺炎战役中体现出来的强大的精神力量,谈到了地域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指出地域文化首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各个地域文化之间并不存在此疆彼界的鸿沟,而具有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的网状联系体系。越文化既是吴越文化的组成部分,又与湖湘、贵州、巴蜀、关陇、齐鲁等文化存在内在联系。  

 

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宁夏政府参事、原宁夏大学副校长李伟教授


       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宁夏政府参事、原宁夏大学副校长李伟教授表示,儒学的地域化和民族化研究应当基于中国的国情来考虑。中国自古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文化不断碰撞、冲突,又不断交流、融合,充分体现了论坛“多元一体”的主题。儒学也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地域化和民族化特点并保证了区域社会的稳定和民族团结。  

 

分论坛讨论现场


       24日下午,参会的50余位专家学者分为两组,围绕各地域传统文化的考察和梳理、地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新形势下地域文化研究的新经验和新路径等议题展开了深度讨论。  

 

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副院长、哲学系干春松教授
 

       闭幕式上,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副院长、哲学系干春松教授从本次参会地域文化的丰富性、加强地域文化之间交流的必须性、建立地域文化合作机制的可能性、论题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等几个方面对本次论坛作了学术总结。
       25日全体与会人员走访兰亭、鲁迅故居等绍兴地标性文化景观,直观感受以绍兴为代表的越文化的深厚底蕴。  

 

“多元与一体:地域文化的特色与融合”高层学术论坛合影


       据悉,本次论坛邀请了十余位国内知名的地域文化研究专家,如湖湘文化研究专家、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院院长朱汉民教授,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干春松教授,蜀学研究专家、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舒大刚教授,关学研究专家、陕西师范大学关学研究院副院长许宁教授,徽学研究专家、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徐道彬研究员,齐鲁文化研究专家、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教授,贵州文化专家、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索晓霞研究员,浙学研究专家、王阳明研究专家、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董平教授,越文化研究专家、浙江省越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潘承玉教授,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宁夏政府参事、原宁夏大学副校长李伟教授,浙江省社科院钱明研究员,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郭晓东教授,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曾亦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曹树明教授,湘潭大学碧泉书院院长、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陈代湘教授,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李圣华教授,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张小坡研究员,宁波大学人文学院钱茂伟教授,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刘毅青教授等,以及《光明日报》、凤凰网、绍兴电视台、《绍兴晚报》等媒体、门户的编辑记者。  

 


       凤凰网报道:https://culture.ifeng.com/c/80scE5IWz8S  


上一条:越文化研究院积极参与2020阳明心学大会
下一条:2020年越地历史文化研究暨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院首届兼职研究员学术交流会召开

返回

校园网     浙江省社科联     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院     安徽大学徽学文化研究中心     山东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     台北大学     日本早稻田大学     日本京都大学    
地址: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城南大道900号南山校区13号楼2楼 | 联系电话:0575-88341849 | 邮编:312000 | 邮箱:yuewh@usx.edu.cn
版权所有:中国越文化 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中心 | 浙ICP备06011068号 |技术支持:海马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