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会议
会议预告
会议报道
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会议 >> 学术交流 >> 正文
学术交流

著名明清文学文化史专家北京大学廖可斌教授到我中心我校讲学指导

2016年05月16日 14:13  点击:[]

5月12-13日,著名明清文学文化史专家,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主任,我中心学术委员廖可斌教授拨冗光临我中心我校讲学指导。
   廖可斌教授在我中心的讲学在中心会议室举行,中心全体工作研究人员与人文学院及学报部分师生全程参加聆听。我中心执行主任潘承玉教授对廖先生的到来首先表示热烈欢迎,并向他汇报介绍了我中心近期的工作重点,尤其是我中心取得绍兴市主要领导的信任,筹备成立国际王阳明研究院的工作进展。廖先生的讲学随后即围绕“王阳明”、“明代文化”、“越地文化”三大主题展开。
   廖可斌教授认为,王阳明与孔子、董仲舒、朱熹是中国古代儒学思想发展历程中的四位关键人物,孔子代表儒学思想的奠基期,董仲舒代表建构期,朱熹代表转折期,王阳明则为儒学思想开新的人物。从孔子开始,中华民族对人的本质有了重要认识;而朱熹和王阳明的学术则代表着个体的觉醒,这是一大跨越。他指出,阳明心学的最大价值在于其追求主体理性精神的独立自觉,这是当代中国人非常需要的,如果每个人都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不仅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更会促使中华民族爆发巨大的创造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助力。所以,王阳明的思想是永不过时的,怎样强调其潜在的、巨大的积极意义都不过分。作为越地文化的杰出代表,王阳明身上突出显示了越人的务实精神,成立国际王阳明研究院不仅有利于越地文化史研究的深入开展,也符合中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廖可斌教授还就明代文化研究问题分享了其最新的研究成果。他指出,明代文化的特点是压抑与躁动共存,在当时宽松的社会环境下已经产生了众多新思想的萌芽,晚明实际上是中国思想最活跃的时期之一,万历年间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盛世之一。因此,应当跳出传统思想的局限,换一个眼光来看待晚明,将明代文化放在世界文化背景下来看待,形成新的认识。
   最后,廖可斌教授还与在座师生进行了交流,并且分享了个人治学当中的经验和感受,就如何治学的问题向在座学生提出了良好建议。他提出,青年学子在进行古代文学的研究时,应当做到微观与宏观相结合,既要有微观研究做坚实基础,也要注意理论思维的训练和学术视野的开拓,提升研究价值;对于作家、作品的研究,都应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甚至世界文化背景下进行思考和比对;此外,研究当中还应当提高版本目录意识,打好文献学基础。
   廖可斌教授在我校的讲学在风则江大讲堂举行。本次讲学的主题为《走近文学之美》,廖教授针对中国人对待文学的态度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指出了文学对于社会精神文化建设及个人审美生活的重要作用,讲座生动形象而富有激情,产生了热烈反响。我中心执行主任潘承玉教授主持了这次讲学。


上一条:我中心主任出席历史文化名城选题交流研讨会
下一条:绍兴市云门文化艺术研究院陈国民院长来我中心探讨交流合作

返回

校园网     浙江省社科联     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院     安徽大学徽学文化研究中心     山东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     台北大学     日本早稻田大学     日本京都大学    
地址: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城南大道900号南山校区13号楼2楼 | 联系电话:0575-88341849 | 邮编:312000 | 邮箱:yuewh@usx.edu.cn
版权所有:中国越文化 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中心 | 浙ICP备06011068号 |技术支持:海马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