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各讲座以越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些标志性人物为中心,全程录象,视频内容通过绍兴图书馆网站向社会公开。
王充,东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越地第一文化名人。王充也是后世争议最多的思想家之一,褒者赞其为“一代英伟”,贬者斥其为“偏愎自是,放言不伦”。
千百年来,王充一次次被“遗忘”,又一次次“发现”。汉末大才子蔡邕发现《论衡》的谈助之用,近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发现了其批判精神和怀疑精神,现代实证哲学家胡适发现了其实证科学方法……
是什么造成了后世对王充天壤两极的评价呢?是什么导致王充一次次被“遗忘”,又一次次被“发现”呢?这些是源于其性格?其思想?还是其身上抹不去“越因子”呢?
往事如烟云,逝者已成空。浅酌绍兴酒,闲话伟王充……
吴从祥,山东大学博士,复旦大学博士后,绍兴文理学院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获国家社科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课题3项,厅市级课题多项,出版专著《王充经学思想研究》、《汉代女性礼教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
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在会稽山阴写下了光耀古今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成就书圣的千古美名。王羲之的一生在绍兴度过,他的艺术创造和人生经历成为越文化的重要组成。作为书法家的王羲之,其艺术贡献历史已有定论,然而穿越历史,我们将会发现王羲之身上还存在着诸多谜团,今人对王羲之的认识还较为模糊,甚至存在着一些误区。
王羲之的书法仅是卫夫人所传授的吗?《兰亭集序》是草稿还是誊录稿?“坦腹东床”是无心插柳还是有意为之?对王羲之影响更深的是儒家还是道家?王羲之是务虚派还是务实派?王羲之最大的人生理想是什么?王羲之是如何被“封圣”的?
一段书圣之路,一片赤子之心。今天,让我们走进王羲之,了解他的生平境遇,触及他的喜怒悲愉,品味他的艺采文思,感受他的人文情怀,这将呈现给我们一个更为鲜活、可亲的王羲之。
王晓亮,文艺学硕士、美术学(书法)博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兰亭书法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研究员(办公室主任),绍兴文理学院兰亭书法艺术学院讲师。
陆游是中国古代杰出的爱国诗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一个宋型文化的典型代表,他不仅博学、睿智、儒雅,而且天真、平和、亲切,他身上洋溢着诗人、文化人的特殊气质和人格魅力。读他的作品,如涉足深山大泽;走近陆游,犹如走进了一段形象而生动的文化史。山川风貌、田园节候、人文典章、民风民俗等历史场景,在作品中如图画般历历呈现。解读陆游,不啻于开启了一扇领略江南山川地理、风俗人情,了解越地文化最合适的窗口……
高利华,教授,现任《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常务副主编,兼任中国宋代学会理事、中国陆游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绍兴市陆游研究会会长、浙江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省诗词学会常务理事等。主要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和地域文化研究,先后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史》《学术月刊》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卷》《亘古男儿——陆游传》《越文化与唐宋文学》《越文学艺术论》等专著4部。此外还涉足于旧体诗词的创作,作品入选《当代诗词点评》《20世纪旧体诗词选》等。主持省级以上课题7项,获“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绍兴市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曾获“浙江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称号。2005年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2008年入选校级拔尖人才,2013年被评为绍兴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作为中国五百年来最著名的思想家,王阳明生于余姚,长于绍兴,主要生活在绍兴。绍兴是王阳明思想的发端和圆融之地。王阳明在绍兴共留下了王阳明故居、王阳明墓、阳明洞天、稽山书院四处遗迹。其中宛委山下的阳明洞天是阳明先生养生和读书之处,府山上的稽山书院是阳明先生在绍兴的主要讲学之处,市区上大路王衙弄里的伯府第既是阳明的生活之处,也是阳明先生讲学之处,兰亭的王阳明墓则是阳明先生最后的归寂之所。讲座将对王阳明在绍兴的四处遗迹进行详细考证,以加深绍兴人民对阳明先生的印象。
张炎兴,男,1963年1月出生,绍兴文理学院教授,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有三个: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区域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绍兴地方文化。现主要从事王阳明和绍兴地方文化关系研究。已经主持国家级和省级课题若干个,在《会计研究》、《学术月刊》等杂志发表论文多篇,其学术成果获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优秀成果奖等多个奖项。
以徐渭与《金瓶梅》为中心。明代诞生的长篇小说《金瓶梅》,鲁迅曾评价为“作者之于世情,盖诚极洞达”,“同时说部,无以上之”,近年更被中外学界一致公认既为《红楼梦》作准备,又足以与《红楼梦》并肩而立的一部伟大小说名著;有关它的作者研究,向被称为古典小说研究的“歌德巴赫猜想”。在迄今已提出的六十多种作者探索学说中,潘承玉教授论证的绍兴徐渭说,国际金学权威以为是“所有金瓶梅作者研究成果中逻辑最为严禁、推论最为精致、行文最为典训、结构最为周到的一种”,潘承玉教授本人也因此被盛赞为 “中国金学宝塔十分耀眼的塔尖”人物之一。《中华读书报》(光明日报社主办)为此曾用一整版一万多字的罕见篇幅(http://www.gmw.cn/01ds/2010-01/20/content_1042466.htm),专题报道了潘承玉教授徐渭说的论证由来及其在学界的广泛影响。在多种场合,潘承玉教授都说:“我们有一百个理由确认,这部伟大的中国小说名著,一定是,也只能是徐渭所写。”《金瓶梅》伟大吗?潘承玉教授提出绍兴徐渭说的主要理由到底有哪些?
潘承玉,文学博士、博士后,教授,知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时任)、中国文学与古籍文献研究所所长、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点负责人,浙江省十一五、十二五社科学科组专家、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2层次人才,绍兴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绍兴市领军人才,辽宁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兼职研究生导师。
秋瑾是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秋瑾出身于官宦世家,嫁入豪门,因与丈夫琴瑟异趣,发出“不嫁鲍参军”的感慨。秋瑾受到新思潮的影响,毅然摆脱包办婚姻的束缚,进入日本实践女校学校,改组中国留日女生组织为实行共爱会,在上海创建宣传妇女解放的《中国女报》以及弹词小说《精卫石》。秋瑾加入光复会和同盟会,与徐锡麟相约发动皖浙起义。秋瑾被捕后,写下“秋雨秋风愁煞人”的绝句,在轩亭口遇难,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中国妇女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成为近代中国革命妇女的楷模。
谢一彪,江西南康人,1964年生,历史学博士,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主持《中国共产党与苏区宪政建设》、《毛泽东的人权思想研究》和《光复会史稿》、《徐锡麟评传》、《浙江光复会人物研究》、《浙江近代会党史》等五项省规划办课题,已在《中共党史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和传记70余篇,合著《陈奇涵传》、《陶成章传》、《舒同传》以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贸易史》,独著《中国苏维埃宪政研究》、《光复会史稿》、《毛泽东人权思想研究》、《徐锡麟评传》、《浙江光复会人物研究》、《浙江近代会党史》等著作。对光复会和辛亥革命有较深入的研究。
徐锡麟发动安庆起义,刺杀了安徽巡抚恩铭,动摇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徐锡麟大义凛然,书写了气壮河山的绝命词。无异于一把插入清王朝心脏的利刃,让清政府惊恐不安。慈禧太后闻讯后痛哭不已。徐锡麟暗杀的对象主要是满族权贵,满洲官吏人人自危,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安庆起义也迫使清政府改变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加快君主立宪的步伐。满族王公大臣为徐锡麟大义凛然的革命气概所震慑,向西太后建议改变封建君主专制,实行君主立宪。皖浙起义失败后,革命党人开始从过去只依靠会党进行武装斗争,转向以新军为主的革命力量。革命党人鉴于会党作战勇敢,但纪律松驰,难于承担革命主力军的作用,转而策动新军,发动武装起义。后来,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上海起义和杭州起义,光复东南,依靠的主力军都是新军,并最终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皖浙起义血的教训,促使革命党人将革命依靠力量转向新军,将清政府的统治支柱变成其掘墓人。
作为绍兴之子的鲁迅的“立人”思想究竟有那些内涵?它在鲁迅思想发展中具有怎样的意义?它和鲁迅故乡的(越)文化精神有何关联?为什么鲁迅在生命的黄昏仍然坚守“自为越人,未忘斯义”?鲁迅的思想与艺术与故乡(越)文化精神构成何种渊源?……如果你关心这些问题,请听绍兴文理学院教授王晓初的讲座“鲁迅的‘立人’思想与故乡文化精神”为你一一道来。
王晓初,绍兴文理学院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主任,市级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带头人,中国鲁迅研究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浙江省鲁迅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浙江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副会长,浙江省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副会长。汕头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等。代表性著作《鲁迅:从越文化视野透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荣获浙江省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
徐懋庸幼年家贫,高小毕业辍学后担任小学教师。第一次大革命后逃亡上海,考入劳动大学。1933年夏开始写杂文并向《申报·自由谈》投稿。因其杂文风格酷似鲁迅而出名。1935年出版《打杂集》,鲁迅为之作序。1936年因“左联”解散等问题写信给鲁迅,鲁迅为此发表了《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1938年到延安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任抗大教员及冀察热辽联合大学副校长、武汉大学副校长、中南文化部副部长、中南教育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等职。1956——1957年间写杂文100多篇,结集为《打杂新集》。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后平反。
本次讲座依据徐懋庸生平,简介其少年自学成才而任教、青年学鲁而出名、中年传鲁又革命、晚年忆鲁又坎坷的人生经历,探讨其创作经验、总结其学术成就,重点探究鲁迅对其一生的影响。
李先国,文学博士,教授。1993年在湘潭师范学院获学士学位,2005年在苏州大学获博士学位。2006年至2008年在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自1993年在高校任教以来,已出版专著3部;主持完成省级重大课题子课题1项,目前主持省级一般课题1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或摘要。其科研成果曾获得绍兴市2009-2010年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浙江省2009年高校科研成果奖三等奖、绍兴市第六届蔡元培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多项奖项。
以胡愈之在南洋为中心。1940年11月下旬,胡愈之在党组织的安排下,从香港奔赴新加坡主持《南洋商报》的编辑工作。胡愈之对《南洋商报》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扩大了报纸的销量,在胡愈之的主持下,《南洋商报》很快成为南洋最为重要的报纸之一。主要分成三个部分:
一、收获友谊:在工作中,胡愈之与著名侨领陈嘉庚先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和深厚的友谊,两人都把对方引为知己。
二、喜结良缘:1941年9月,胡愈之收获了一份难得的爱情,与同在一起工作的沈兹九喜结良缘。他们在临时租用的一套海滨别墅里举行了婚礼。两人以后共同生活了45年,再也没分开过。
三、逃亡印尼: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很快波及新加坡,胡愈之与郁达夫等人被迫逃亡印尼的苏门答腊岛,在巴爷公务谋生。后来,胡愈之又去了马达山区避难。等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时,胡愈之却得知一个噩耗,郁达夫失踪了。
1945年9月下旬,胡愈之等人回到新加坡,创办了新南洋出版社和《南侨日报》等报刊,并成立了南洋民盟。
朱文斌,南京大学文学博士,浙江大学博士后,2011年晋升为教授,入选浙江省151人才、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现任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副校长,主要从事世界华文文学和文化方面的研究,兼任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青年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绍兴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浙江省当代文学学会理事、浙江省文学学会理事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