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概况
研究院简介
岗位分工
组织机构
1.学术顾问
2.学术委员
3.研究方向
4.兼职研究人员名单
5.鉴湖学者讲座教授
发展规划
管理制度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院概况 >> 发展规划 >> 正文
发展规划

浙江省越文化研究中心(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年07月13日 12:58  点击:[]

 

越地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越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文化研究是一个生生不息、不断推陈出新的长远学术事业。浙江省越文化研究中心(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院)作为学校乃至整个绍兴市目前唯一的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基地,在国内外越文化研究中承担光荣的领军使命,是新时期我省浙学建设、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与学校文科学科发展的一个牵引平台,也是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文化自信重建的一支有益力量。

     

一、基本情况与十二五工作回顾

(一)基本情况

中心发轫于1999年正式建立的校越文化研究所,2002年升格为越文化研究院,2006年申报为一地多点式的省社科重点基地,2010年升格为独立基地,成为浙江省内外唯一专业从事越文化研究、交流及其价值当代化的学术平台。现有越地文学艺术研究越地历史文化研究越地经济发展与文化关系研究三个方向。现有专业研究人员中,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2人、浙江省社科学科组专家3人、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绍兴市领军人才1人、绍兴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学术技术带头人7人。

(二)十二五工作成绩

1.多渠道推进学术研究

精心准备,公正科学评出和组织实施中心省社科规划基地课题和内部课题534项。从基地课题成功培育 王晓初 教授鲁迅:从越文化视野透视、 刘家思 教授刘大白评传、 叶岗 教授越文化发展论、 邢蕊洁 博士清代两浙文化家族联姻与文学发展关系研究、 王轶之 博士绍兴城市方言的社会语言学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在人民出版社等出版优秀课题专著30多部,其中《越国史稿》《广义吴越文化通论》《越文化通论丛书》《越中现代知名作家评传丛书》等堪称标志性成果。向全国学术界征集多部越文化研究优秀专著资助出版。获得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各种奖项12人次。

2.多层次开展学术交流

近五年或独立主办,或与复旦大学等联合主办,或接受浙江省委宣传部、绍兴市委市政府等委托举办,召开(全国)区域文化研讨会”“江南暨越地戏曲研讨会”“浙江省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理论研讨会”“纪念王阳明逝世48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大型学术会议5次。与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中心等部省级社科重点基地,宁波大学浙东文献与文化研究中心、江苏省吴越文化研究院等省内外其他兄弟单位,以及多家市属地方文化机构建立较密切联系。中心还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每年一辑出版《中国越学》,每月一期出版《越文化研究》校报专版。

3.多种方式实现越文化价值当代化

一是积极参与省市重大文化工程建设。如新编《浙江通志》是建国以来浙江省规模最大的人文社科项目,2012年中心成功竞标其中的越文化卷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申报世界农业文化遗产2011年启动的市重大文化工程,中心完成会稽山古香榧群申报世界农业文化遗产的越文化支撑研究课题,为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20135月成功获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做出贡献。2015年受社科联委托,面向全国成功招标市社科特别重大项目绍兴历史文化系列研究。二是借助市图书馆越州讲坛等平台,组织举办解码越文化系列讲座近40讲。三是积极把研究成果转化为学科建设资源。

4.多角度强化基地自身建设

包括规划建设、软硬件环境和运行机制建设,持续购置大型专业图书资料,改善中心办公用房条件,形成比较严密周详的基地运行管理政策;基地专业网站中国越文化网运行良好等。这些都为中心在省内外学术界赢得一定声誉,为中心下一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十二五建设短板

1.基础研究缺少高水平论著

在省重点基地年度考核中,缺少高水平论著特别是一级以上期刊论文,一直是基地的主要失分环节;在出版《越中现代知名作家评传丛书》之后,标志性专著打造也未取得明显进展。

2.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型智库作用薄弱

与社会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生活和文化产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有效服务社会的途径和方式比较单一,未能在深化基础研究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新型智库作用。

3.梯队建设和人才培养滞后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基地管理办法》要求,通过开展科学研究、教学培训和社会服务等,造就一批在全省乃至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这方面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二、十三五发展机遇与挑战

(一)发展机遇

1.中央精神与国内外环境

习总书记 2016 5 17日 在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发表《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他强调,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对包括越文化研究在内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给出了崇高定位;他提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他列举出来的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史上的伟大思想家”25位中有4位,百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的名家大师”9位中有2位,都是绍兴先贤,另外还有多处直接援引了越地先贤的思想,深刻指出文化自信重建对当代中国发展的关键地位,越文化研究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重建中的不可或缺价值。

2016年春节热播的BBC纪录片《中国故事》称绍兴是明代中国的一大文化中心和崇文都市,则在国际层面再次凸显越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弘扬越文化的当代价值。

2.省市规划

《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着力把文化创意产业培育成为万亿级产业

《中共绍兴市委关于制定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充分挖掘和弘扬大禹文化、阳明文化等特色历史文化,培育发展历史文化产业

《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把历史文化产业列为八大战略重点之一,提出要深入发掘绍兴历史文化内涵,着力打响绍兴文化品牌提升绍兴国际知名度。彰显历史文化名城魅力,建立绍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城市文化形象标识

3.学校三步走发展战略

学校2014年经过充分酝酿和论证提出今后三步走发展战略,其中前两步是:用五年时间建成绍兴大学,用十年时间开展博士研究生教育。人文社科研究在学校三步走发展战略中充当光荣使命,越文化研究在学校人文社科研究中需要发挥更大的牵引平台作用。

(二)发展挑战

越文化中心发展面临日益紧迫的竞争挑战。

1.省内外哲社重点研究基地近年出现强劲发展势头

省内各高校、科研单位对人文社科研究的重视和政策加码均越来越突出,对相应基地纷纷给予强劲人、财、物支持。如据 2015 10 28日浙江省重点基地工作会议发布材料介绍,温州大学温州人经济研究中心(与越文化中心同年获批基地)近几年获得温大经费投入每年均超过300万元;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心(2013年新批基地)同样获得学校每年超过300万元经费支持。各基地的凝聚力和学术创新活力得到空前激发。

2. 省社科联对重点研究基地的年度考核越来越具体和高端

通过近来的实践探索,省社科联设计出十分周详、全面和高端化,包含科研成果、科研项目、宣传转化、学术研讨交流、图书资料数据库和网站建设等5大一级指标,获奖成果、发表论文、出版著作、应用与采纳、结项项目、基地项目、成果展示平台、出版资助、媒体宣传、社会服务、学术会议、内部交流等15大二级指标和40多项三级指标在内的年度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对基地工作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三、十三五发展目标

(一)定性目标

1.两个中心

成为国内外越文化研究及其价值当代化的高水平成果产出中心,全国越文化研究人才的培养中心。

2.一个平台

成为学校人文社科研究事业的一个全方位牵引平台,为文科各学院的创新发展发挥更显著的联动促进作用,为学校三步走战略成功实施做出更大贡献。

3.主心骨与智囊

成为绍兴市社会各界地方文化建设的主心骨,绍兴市委市政府发展文化产业的思想库和智囊。

4.示范者与咨询中心

成为全国地方文化研究的示范者,地方文化产业开发的咨询中心,成为全国地方文化研究联合会的主席单位。

 

(二)定量指标

1.科研与社会服务方面

课题纵向力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不少于6项(包括争取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重大项目突破),横向完成科研经费150-200万元;发表一级期刊以上论文或专著45篇部,其中重大标志性著作不少于10部;获得省部、厅市级奖项分别不少于3项、12项。

2.梯队与学科建设方面

通过引进与培养,通过开展科学研究、教学培训和社会服务等,切实造就一批在全省乃至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力争十三五末有专家成为钱江学者特聘教授甚至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通过领军人才引进培养与高端课题组织,壮大越文化研究的学科基础,从主要是文学学科支撑的研究(2006年申报为省重点研究基地的支撑学科,是省A类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及绍兴市重点学科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为文学、历史、哲学、教育、艺术等多学科支撑的研究,探索建立自己的硕士学位点,为学校研究生教育做出贡献。

(三)三步走综合定位

凭借产出、梯队优势,3年时间,在省社科重点基地年度考核中的排名稳定提升10个名次;5年时间,进入省社科重点基地的先进行列。直至8年左右时间,建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

四、十三五发展学术重点

基于厚重的越文化遗产和当前形势,越文化研究今后应更加突出如下理念:以为线索,视野从延伸到,揭示其中生生不息的人精神,从而化育当代国人的文化自信。为此,确立如下四大学术重点:

(一)在的层面,着重展开越地稀见古籍和越地文史名著研究

古籍文献研究是文史哲一切基础研究的基础。这是十二五已启动的重点,已有成效,在中华书局开始出版《越地文献丛刊》。这个重点今后要继续强化。

强化方向之一:继续扩大经、史、子、集传统类型稀见文献的整理。

强化方向之二:从一般文史文献研究向越地经典文化类别文献整理拓展。

强化方向之三:从传统类型文献研究向民俗文献、曲艺文献整理拓展。

强化方向之四:下大力气组织力量,整理出版3-5种越地文化名人全集。

(二)在的层面,着重展开现当代越文化地位和越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支撑研究

对古代地域文化生命力的研究,归根到底要解答从古代地域文化发展而来的当代地域文化到底怎样的问题;对古代文化的研究,归根到底要回到为当代现实服务这个主题上。越文化走过先秦、明代和民国初年的辉煌,在现当代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如何?这是国内外学术界一直关注的问题。这方面的研究将选择几个抓手。其一,越籍当代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现象。《第三届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研究报告》列有1278位当代杰出学者,根据我们对这些杰出学者籍贯的调查,发现其中籍贯或祖籍属传统绍兴(含今杭州萧山、宁波余姚,一般所谓越籍)的多达35人,遥遥领先于其他任何地方。其二,越派名师现象。在六十多年来的基础教育一线,以斯霞为代表的越派名师是一个显著的存在。其三,百年来的其他越地先贤。他们是越地深厚文化传统的再延续,也是当代越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中地位的具体体现。

基地所在的浙江省和绍兴市都既是经济大省大市,又都是文化强省强市,在十三五期间都面临借助文化历史智慧以更好支持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艰巨任务;尤其绍兴新一轮大城市建设,更加需要越文化精神遗产的多元渗透发力。这方面我市基层已有一些成功探索。如上虞区发掘、创新、发展乡贤文化以更好推动农村社会治理,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普及的做法,就受到20155月中宣部在上虞召开全国乡贤文化建设现场会的表彰。基地要发挥智库职能,必须对我省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展开全面、深入研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文化方案特别是援引越文化历史智慧的解决方案。

(三)在的层面,着重展开王阳明等越文化标志性人物研究  

王阳明是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儒学发展史上最为关键的三个人物之一(前两人分别为周代孔子、南宋朱熹), 深刻影响自那以来中国乃至东亚的思想发展和社会变迁。原哈佛大学教授、现北京大学教授杜维明说过:在东亚,五百年儒家思想的源头活水,就在王阳明。”          

鉴于王阳明与绍兴的特殊关系:1)成长于绍兴(10岁左右居住越城)、长眠于绍兴(墓地在绍兴城南30里);2)思想萌发于绍兴(30)岁时筑室会稽山阳明洞天)、圆熟于绍兴(晚年天泉证道发生于越城);3)阳明心学乃从绍兴走向全国(绍兴知府南大吉为王阳明建稽山书院,各地学者纷至沓来);4)一生对绍兴最为牵挂和关心(全集中有大量文字可以证明);5)阳明生前、身后和当代众多阳明学大家也都是绍兴人(如王畿、季本、周汝登,当代如冯契、杨国荣、钱明);以及6)市委市政府充分挖掘和弘扬大禹文化、阳明文化等特色历史文化,培育发展历史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中心今后要把绍兴王阳明王阳明的国际影响和世界文化地位作为突出研究重点。

为此提出五大奋斗目标:1)通过课题组织,推出相当一批在国际学界有重大影响的论著,逐步把绍兴建设成为国际王阳明研究的学术生产力中心之一;2)通过举办高端学术会议,团结一大批国际王阳明研究专家学者和热心阳明文化传承的社会各界人士,逐步把绍兴建设成为国内外王阳明研究的交流中心和当代阳明文化传承人的精神家园;3)以高水平学术研究支撑文化产业发展,全面盘活我省我市乃至全国的阳明文化资源,成为全国阳明文化产业的后来居上者,在重构绍兴产业、重建绍兴水城战略部署中发挥有力牵引作用;4)通过持续举办王阳明研究学术普及讲座和面向社会各界开启社会良知工程,在民族脊梁鲁迅故里之外,打出民族智者和儒学圣人王阳明故里品牌,把绍兴建设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中心和精神提升中心。

王阳明之外,越文化的其他标志性人物陆游、鲁迅、蔡元培等,也是中心的学术重点。

(四)在的层面,着重展开越地历史文化与中华文明关系研究,以及越地文化世家的文化精神研究

1. 越地历史文化与中华文明关系研究

越地特别是绍兴历史文化,是多元越文化体系的中坚和核心。在组织完成对越国文化史、吴越文化史、广义越文化史前期重点研究,出版《越国史稿》、《广义吴越文化通论》、《越文化通论》等标志性成果之后,应对多元越文化体系的中坚和核心——绍兴历史文化,进行全新的系列化和总结性研究,以绍兴历史文化与中华文明关系,绍兴历史文化对当代中国文化自信建设的价值为主题,展开系列研究和研讨,取得国内外学术界的支持和权威学者的加盟,力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的立项突破(有关巴蜀文化、徽文化等已有建立),以把越文化遗产挖掘提升为具有普适性的精神文明成果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资源。

2.越地文化世家的文化精神研究

这也是十二五已启动的重点。越地文化世家是中华民族最特殊最耀眼的文化世家。仅明清原绍兴县境内的文化世家,就有124氏、483族,包括光相桥王氏(思想巨人王阳明家族)、状元坊张氏(状元张元忭和大文学家张岱家族)、水澄刘氏(大思想家刘宗周家族)、白洋朱氏(万历首相朱赓家族)、州山吴氏(关系明清两朝国家命脉的吴兑、吴兴祚两总督和诸多进士、文学家家族)、梅市祁氏(大藏书家祁承爜和南明督师祁彪佳家族)、陶堰陶氏(明代兵部尙书陶谐、礼部尚书陶承学一门40多进士、100多举人家族)、渔渡董氏(明代榜眼、吏部侍郎董玘一门兄弟父子祖孙近10位名进士家族)、樊江商氏(明代太仆寺卿商廷试、大理寺少卿商为正、两广总督、兵部尚书商周祚、广东参议商周初一门父子祖孙兄弟四大名宦家族)、堰头王氏、偁山章氏、峡山何氏、白鱼潭张氏等等。这些文化世家是越地历史文化的创造主体,是越地地域人文精神的主要体现者。但诸文化世家又各有其具体的一贯的文化精神追求,正是这些不同的追求才造就绍兴历史文化的丰富多彩和广博厚重。对越地文化世家不同文化精神的系统梳理,是更深层次解答越地历史文化与中华文明关系的题中应有之义。

(五)有序推进:四大学术重点的关系

1十二五启动、十三五继续推进的重点

 

第一大重点越地稀见古籍和文史名著研究,第四大重点中的越地文化世家的文化精神研究,属十二五已启动、十三五将继续推进的重点。

2十三五发轫、未来强化的重点

第二大重点现当代越文化地位和越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支撑研究,为十三五发轫、未来将进一步强化的重点。

3.重中之重

第三大重点王阳明研究特别是王阳明与绍兴关系研究、王阳明的世界文化地位研究,第四大重点中的越地历史文化与中华文明关系研究,是重中之重,将动员一切力量全力推动。

五、十三五发展建设举措

(一)多管齐下,大力强化学术梯队

1.持续引进优秀青年才俊和学界有影响的专家学者,构建中心专有的学术岗研究员队伍

 

按每年引进2(优秀青年博士或中年知名教授专家)的力度,5年引进10位学术岗专职研究人员。对青年博士进行定向进修培养。制订《浙江省越文化研究中心专职研究人员岗位职责》,激发学术创造活力。

2.扩大整合校内各学院各单位和绍兴市人文社科研究力量

2015年聘请校内外多位兼职研究员的基础上,再度全面盘点各方面学术梯队力量,增聘一批新的兼职研究人员,并制订《浙江省越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人员权利与职责》管理文件,真正激活这批力量。

3.设立中心鉴湖学者讲座教授

利用学校鉴湖学者讲座教授聘任机制,引进或柔性引进学界权威2-3名,为其学术活动和工作生活提供便利,制订相应管理文件引导产出重量级学术论著,提升中心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4.多种方式提升基地对学术梯队的管理水平

检讨调研已有学术方向,凝练、重组新的学术方向。激发方向带头人和首席专家的岗位职责,调动其学术热情和创造活力。不断优化兼容校内外一流专家的学术委员队伍。

(二)深化举全校之力办研究院,构建中心和校内各学院的新型关系

1.更大力度动员学校各学院单位参与越文化研究

越文化是一个大范畴,包含越地文学、越地艺术、越地思想、越地学术、越地宗教、越地教育、越地藏书、越地民俗、越地物态文化、越地科技文化等等,越文化研究本身涉及到学校所有文科各学院,甚至理工科学院也程度不同相关。所以举全校之力办学院,不仅在人员配备和经费投入上有赖学校,在研究事业的开展上,也需要动员各学院单位力量共同参与和推进。

2.更大力度推动整个学校的人文社科研究,带动、促进各学院特别是文科各学院的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

基于越文化研究的广泛涉及面和中心作为学校直属学术单位的属性,中心应为整个学校的人文社科研究事业发展和学科建设做出更大贡献,既成为各学院单位人文社科研究共有的开放平台,又以越文化研究为抓手,结合各学院单位的自身特色,加强对各学院单位的宏观信息沟通和方向引导。

3.与文科各学院单位联办越文化研究座谈会,建立机制化互动平台

 

(三)更大力度推进对外交流合作,营造中心发展的最优外部环境

1.扩大向国内先进基地的学习交流,争取其指导、帮助

其一,扩大向字号相近研究机构如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国家重点学科、中山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国家重点学科与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首都师大中国诗歌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文化研究中心、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中心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等的学习交流,争取高端研究机构的关心、指导与帮助(含人才引进与培养)。其二,扩大与区域内华东师大中国江南文学文献研究中心、苏州大学国际吴文化研究中心以及区域外贵州师大贵州阳明文化研究院、辽宁师大红山文化与中华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等的交流合作。

2.细化、深化并扩大与省内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争取其科研协作

其一,细化、深化与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中心、宁波大学浙东文献与文化研究中心等的合作交流。其二,围绕阳明学研究这一新的重中之重学术突破方向,与浙江省社科院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余姚市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以及浙江师大浙学研究院建立交流合作。

3.建立与市属地方文化科研单位和职能部门的全范围合作,争取其支持

将与上虞区乡贤研究会等市属地方文化机构的合作,扩展到市属绝大多数地方文化机构如市越文化研究所、市越文化研究会、市乡土文化研究会、市鉴湖研究会、市云梦艺术研究院等,并将与地方文化机构的合作,扩展到市社科联、市史志办、市文化馆、市图书馆等职能部门。

4.进一步提升与韩国、日本等东亚文化圈和中国台湾地区的交流合作

 

(四)优化顶层设计,坚持制度创新

 

1.修订出台《浙江省越文化研究中心招标课题管理办法》

对自2009年起已实施六年,取得良好成效,但面临新的形势已明显滞后的《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中心招标课题管理办法(修订稿)》需要进行再次修订,推出《浙江省越文化研究中心招标课题管理办法》。

2.常态增加基地自设课题

在已往两个批次尝试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上,同时借鉴省内多数基地近年亦均设置中心内部课题的做法,自2016年起,在省社科规划重点基地课题之外,每年均评出一定数量的基地自设课题,经费额度和完成要求等同省社科规划重点基地一般课题,以培育学术生力军,加快科研产出。

3.修订出台《浙江省越文化研究中心优秀学术专著资助出版条例》

对自2009年起已实施六年,取得良好成效的《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中心优秀学术专著资助出版暂行条例》,对其内容做全面斟酌权衡,去除暂行二字,修订为正式的《浙江省越文化研究中心优秀学术专著资助出版条例》,以更好发挥这一政策的效用。

 4.完善处理中心科研管理制度和学校一般制度的关系  

完善处理中心科研管理制度和学校一般制度的关系,构建中心自有管理制度(含科研奖励制度)体系,特别是其中科研奖励制度,需要研议推出《浙江省越文化研究中心科研奖励办法》。

5. 创建文化服务与应用对策研究所

为更好适应社会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生活和文化产业发展需求,创建文化服务与应用对策研究所。

(五)内外兼备,显著改善基地发展的硬件环境

1.内部争取改善学校预算管理,确保学校年投入有较大幅度增加。  

所在绍兴市是中国首屈一指的历史文化名城,学校目前还是文理学院,且当建成绍兴大学。套用习总书记 5 17日 的一句话,没有先进的哲学社会科学和越文化研究品牌的绍兴大学,不可能是真正的绍兴大学。出于与同类基地竞争和学校文理科协调发展的需要,力争学校预算投入有较大幅度增加。

2.外部主要通过适应绍兴市发展壮大阳明文化产业需要,积极争取绍兴市文化事业经费支持

 

绍兴市委市政府已决策发展壮大阳明文化产业,适应这一需要,建立王阳明研究所,并筹备建立国际王阳明研究院,提出阳明心学传播发展史研究、阳明心学及绍兴阳明后学思想研究、阳明文化的当代价值和国际地位研究等五大研究方向,开展组织国际王阳明研究课题、举办国际王阳明研究高端论坛等五项工作。中心将以这些建设举措力争绍兴市文化事业资金的强力支持。

3.外部并与省市地方社会各界包括民间研究团体、县市区文化事业单位展开更紧密合作,通过组织承担各种纵横项课题,取得各种经费支持 。

 

 

 

 

 

 

 

 

 

 

 

 

 

 



下一条: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中心第二轮(五年)建设发展规划(修订稿)

返回

校园网     浙江省社科联     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院     安徽大学徽学文化研究中心     山东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     台北大学     日本早稻田大学     日本京都大学    
地址: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城南大道900号南山校区13号楼2楼 | 联系电话:0575-88341849 | 邮编:312000 | 邮箱:yuewh@usx.edu.cn
版权所有:中国越文化 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中心 | 浙ICP备06011068号 |技术支持:海马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