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动态公告 >> 正文

    会稽山古香榧群成功获批世界农业文化遗产,我院专家研究取得突出成效

    发布日期:2013-06-25    点击次数:

    2013年5月29日,在日本石川县召开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际论坛”会议上,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被成功获批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单位;一周后的2013年6月5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与中国国家农业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联合隆重举办“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授牌仪式,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与河北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一起正式获得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标志牌。至此,2011年8月正式启动的绍兴市经济文化建设重大工程——会稽山古香榧群申报世界农业文化遗产不到两年即如愿取得重大可喜收获,我院专家潘承玉、孟文镛教授的相关支撑研究也取得突出成效。

    香榧,是中国裸子植物红豆杉科榧属植物中最原始的榧树物种之一。根据《中国植物志》的记载,现代主要分布于中国浙、闽、皖、赣、苏、湘、鄂、黔诸省和日本、北美的榧属,起源于距今约1亿9960万年(误差值为60万年)—1亿4550万年(误差值为400万年)的侏罗纪或更早;至距今约1亿4550万年(误差值为400 万年)—6550万年的白垩纪和距今约6500万年—260万年的第三纪,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古代中国很早就开始了对榧树的全面利用,在这中间,会稽山地区香榧一直占据极为突出的地位。在有关各方的积极推动下,绍兴市人民政府于2011年8月正式启动会稽山古香榧群申报世界农业文化遗产工程。2012年10月当申报进入最后攻坚阶段,经绍兴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张校军和我院负责人、常务副院长谢一彪教授的组织协调,我院副院长潘承玉教授和我院老专家孟文镛教授等联合承担了“会稽山古香榧群申报世界农业文化遗产的越文化支撑研究”横向课题。经过数月紧张的研究和穷搜各种古籍文献,课题组最终形成《越国的农业文明》、《会稽山香榧开发史及在古代中国的影响》两份研究报告。这两份报告以《会稽山古香榧群申报世界农业文化遗产的文化背景报告》为总题,与中国科学院闵庆文研究员主持编制的《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保护与发展规划》一起,作为会稽山古香榧群申报世界农业文化遗产的关键支撑文件,提交给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农业文化遗产评审委员会,为会稽山古香榧群成功获批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做出重要贡献。

    在展开课题研究过程中,潘承玉教授还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闵庆文研究员,以及绍兴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张校军等有关专家、领导保持密切交流探讨,达成未来在我校设立“中国香榧文化研究中心”的共识。

    媒体报导援引有关专家的分析指出,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申遗的成功不仅使绍兴有了第一个世界级的文化遗产,大大提升会稽山古香榧群的知名度,对绍兴香榧经济、旅游产业等将起到积极的拉动作用,“中国香榧文化研究”命题的自然提出也使越文化与越地经济的结合研究有了一个新的生长点。

    联系我们
    地址: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城南大道1077号河西校区6号楼
    电话:0575-88341849
    邮箱:ywhyjy@usx.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