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服务
学术讲座
媒体宣传
当前位置: 首页 >> 宣传服务 >> 媒体宣传 >> 正文
媒体宣传

越城考古 如何成为城市发展变量

2024年04月02日 14:14  点击:[]

近年来,越城拿得出手的考古成果极少,周边城市的“越文化”考古却在全国性权威评比中频频亮相。如何打破这一尴尬局面?最近,越城考古界终于迎来了两个好消息:2023年6月底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得国家考古发掘资质,大湖头遗址入选2022年省考古十大重要发现。在如此利好情形下,越城如何加强考古开发,并将考古项目转化为资源优势,助推历史文化名城进一步打响知名度?

  记者 王宏超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大湖头、南山遗址座谈会。

  一、“越文化”考古  找不到越城身影

  近年来,“越文化”成为考古界的一大热点。早期的越文化考古项目,在全国性权威评比中频频亮相,其中却没有越城区的考古项目。

  浙江湖州安吉龙山越国贵族墓园(俗称八亩墩)入围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个全国终评项目。“八亩墩”从1000多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说明一座座土墩大墓本身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评选活动这样推介“八亩墩”:这是首次发现并完整揭露的越国高等级贵族墓园,填补了越国贵族墓园制度研究的空白。

  202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正式名单上又出现了一个“越文化”重磅内容:西周姑蔑国土墩墓,它属于越文化的百越文化,战国后期与处于中心的于越文化融为了一体。专家称,衢州西周土墩墓的构筑方式等很多特点和越国有相似之处,同样出土很多玉石器,成系列、成串的玉玦数量非常多。有人认为“姑蔑”是越国的前身,也有人认为“姑蔑”是受到越文化影响的独立政治实体。各方不同论述揭示了姑蔑国土墩墓的典型特征,这是西周早期的越文化古墓。

  以上两个越文化的考古项目,核心特点是时间早、留存完整。考古界各方声音中,不乏有大胆猜测,认为它们才是“越文化发源地”。反观越城,大型考古停摆了很长时间。

  用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李龙彬的话说:“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够重视。”

  “八亩墩”考古主持者田正标,年轻时参与过印山越国王陵考古,他在越城工作生活了10年。田正标同样认为原因之一是“不够重视”。他还认为相比于安吉“八亩墩”所在地,越城的后世人类活动频繁,难免造成破坏。他提出越城在这个领域考古的优势不是“时间早”,而是要体现其他优势,比如器物先进性、保存的完整度等。

  2021年,大湖头遗址和南山遗址姗姗来迟。这两个典型的越国文化遗址于当年正式启动考古发掘,目前取得了一定成绩。两个项目的主体文化堆积均为东周时期。其中大湖头遗址入选了2022年浙江省考古十大重要发现。

  二、考古缺失导致古城信息缺失

  越城考古偏冷,背后有一个难以忽视的原因:绍兴没有自己专属的考古队伍。

  绍兴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1949年以来,绍兴全市的考古项目约300余项。越城是历史文化资源富集之地,比如宋六陵遗址曾入选“浙江省考古重要发现”。但长期以来,越城的考古队伍还不足以支撑这些资源。

  以绍兴古城为例,虽然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但这片9.0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直存在考古空白。直到2018年启动绍兴王阳明新建伯府遗址,古城范围内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考古项目。

  如今“考古前置”已经成为常规动作,但10多年前,“考古前置”并没有全面覆盖。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古城范围内不乏一些商业项目的建设。过程中,经常挖出一些小物件,甚至还出土过大型建筑构件,但结果往往是不了了之。

  考古缺失,不只是少了一些地下文物,更导致绍兴古城信息的缺失。

  文史研究者方俞明曾说,越城的历史研究很大一部分都是“从文献到文献”,在史料里兜兜转转。放眼全国的历史研究,从西安秦始皇兵马俑的考古,到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往往是一个大型考古项目横空出世,带来历史学界的颠覆性认知。

  直到今天,关于春秋时期越国首都的位置和范围,学界仍有很大争议。主流观点认为范蠡筑城在如今的府山,也有人认为都城位于现在绍兴古城的东南角……这些历史迷雾,都需要有考古的实证才能拨开。

  考古存在短板,需要改变和进步。2003年,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明确职能是文物保护、考古调查、勘探、保管、修复等,但一直不具备考古发掘资质。经过长期筹备,最近,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得了国家考古发掘资质。目前,省内拥有该资质的城市仅有杭州、宁波、绍兴。

  改变先从绍兴古城开始。李龙彬说:“我们有很多工作要做,首要的就是立足绍兴古城考古。”

  记者从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接下来,绍兴古城只要有项目建设,都会先叫考古研究所专家考古挖掘,严格遵循“考古前置”机制。这样能充分挖掘、保护地下文物,更重要的是,考古挖掘能带来历史上绍兴古城的一手信息。

  “希望借助考古,实证、还原绍兴古城真实的历史面貌。”李龙彬说。

  三、考古成果能转为资源优势

  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23年6月15日,杭州亚运会火种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大莫角山采集。良渚原本只是杭州主城西北角一处普通乡村,借助于考古,丰厚历史文化资源浮出地面。在博物馆、院校、商业、地产、地铁等配套的加持下,这里已经形成了综合性新城。

  其他城市考古成果开发利用的成功实践证明,考古不仅仅围绕考古本身,它的影响范围可以涉及到多个层面,成为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当前越城区考古过程中,不乏一些亮点引起社会关注。其中位于人民东路、越东快速路交叉口东北侧的大湖头遗址是一处完整的聚落遗址,已经发现500多处遗迹,包括建筑基址、水井等。

  考古专家游晓蕾馆员特别提到了一组乐器,这是首次在越文化遗址中出土成组乐器。一处灰坑出土了3件原始瓷錞于和6件原始瓷句鑃。錞于形如圆筒,常与鼓搭配,在战场上指挥军队进退;句鑃则与编钟相似,两者一般为青铜材质。

  数百件青铜工具与兵器的出土,证明当时越国青铜工业高度发达,在东周历史上别具一格。另外还发现了众多生活的遗存,其中有木桨、漆器,还有葡萄、香榧、猕猴桃的种子等。在游晓蕾看来,大湖头遗址的特点在于提供古越人生活的诸多细节,展现了2000多年前的生活画卷。

  在文创工作者看来,这是很好的文创资源。绍兴伯府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总经理沈佳海认为,这些躺在博物馆里的文物,可以成为活跃在年轻文创爱好者手里的“古越IP”,例如制成一幅反应古越人生活的画作,根据内容开发成伴手礼、数字藏品等。

  南山遗址目前发掘了一处独立的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大型活动区,清理出土台、房址、灰坑、灰沟、柱洞等千余处遗迹。出土遗物以原始瓷器、陶器和铜器为大宗,另有少量铁器、石器、竹木器等。这里同样有大量动植物遗存。虽然只发掘了这一个片区,惊喜却超过了预期。

  其中有“鸟虫书”文字的青铜戈残件的出土,代表了当时先进的工艺。考古负责人徐新民研究员认为,南山遗址的考古可能带来大量历史信息。

  “该遗址很有可能与越国都城有着密切关系。”他说。遗址到目前为止只揭开了一部分,将来极有可能会有其他新发现,其想象空间、发掘潜力都非常大。这需要进一步去找到实物来证明。正如良渚遗址的考古,被赋予了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文明史的意义。对于越文化而言,南山遗址的考古或许能带来一些颠覆性的信息,这些无形资源,未来很有可能成为城市发展中的变量。

  记者手记

  四、以考古点亮名城

  “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这句话就像是对越城的提醒。越城是公认的历史文化富矿,做好考古这件事,价值重大,意义非凡。但如何以考古点亮“名城”之光,还要费思量。

  做好考古,要找准定位。

  绍兴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同一批24座城市中,包括北京、西安、长沙、泉州等城市。绍兴位列其中没有丝毫争议,但这些城市有个“考古成果”排名,绍兴的位置并不靠前,特别是越文化相关考古断档了20多年。

  马王堆汉墓是长沙乃至全国响当当的文化地标、旅游景点。它的历史追溯到西汉初年,为研究汉代初期社会制度、社会生活和文化等方面提供了重要资料。泉州,这座地级市的考古围绕着它的海洋特色,沉船、港口、货物……这些吸引人眼球的文物,不仅体现历史的厚度,还逐步提升了城市热度。

  越城考古从解放初期起步发展至今,正在明确自身特色优势,在擅长的赛道上奋发作为。获得国家考古发掘资质后,绍兴文物考古研究所立足绍兴古城考古,力争在越国遗址考古、宋代遗址考古、陶瓷考古等领域取得突破,以绍兴地域史前文化、越文化、古陶瓷文化、宋韵文化以及绍兴古代名人研究作为今后学术研究主攻方向。

  做好考古,还需提倡专业主义。

  中国现代考古业源自河南殷墟。1899年,王懿荣在中药“龙骨”上发现契刻文字,后经原籍绍兴的罗振玉等考证、调查,确认为商代甲骨,出土于安阳。1928年10月殷墟试掘,又有一位绍兴人成为殷墟考古的专家,他叫陈梦家。当年印山越国王陵的考古发掘,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室主任陈元甫亲自主持。他研究认定各种文物,最后亲自对外公布:这是越王允常之陵。这些专家的声名流传至今、备受尊敬,源自他们的专业能力。

  目前,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现有编内人员16人,其中,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5名,省级领军人才1名,市级领军人才3名,高级职称5名。其中所长李龙彬是考古学专业博士,先后主持或参与的考古项目近百项,在业内享有盛誉。

  做好考古,要将考古与文商旅发展相融合。

  对于文物来说,发现只是序章,保护和利用才是正文。

  江西鄱阳湖畔,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从考古中来、因考古而建。如今这里是当地假期打卡第一的景点。隔壁的杭州市上城区,挤挤挨挨的主城高楼里矗立起一幢独特的“红楼”——德寿宫。沉寂地下800多年的德寿宫,最早是宋高宗赏赐给秦桧的府邸,后来改建为太上皇居所。去年德寿宫开放以来,在小红书等多个平台爆火,游览需要提前一周预约。

  我们不妨畅想,随着越城区考古不断深入,是否会有类似的重磅文物出现。如若它出现在了绍兴古城范围内,又是否会成为越城文商旅发展的突破点。

  考古,是我们与千百年历史积淀的一次照面。穿过历史的长河,描摹人类的过去,呈现文明发展交融的过程。这是考古本身有别于其他文化领域的专业性和严肃性。

  当下的考古成果和价值,越来越频繁地走进千家万户,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正如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所说:“考古遗址应该变成城市发展的积极力量。”

  如今,越城考古力量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考古篇章翻开崭新一页。相信不久的将来,丰厚的考古成果会在越城出现,更璀璨的文化资源将会为越城发展点睛。


本文内容来源为绍兴日报,作者王宏超,素材版权归原发布方所有,若有侵权,请及时告知,进行删除处理。


上一条:千载古越掌上来!换个角度看绍兴古城变迁
下一条:千年古城如何打造“名城绍兴”金名片?

返回

校园网     浙江省社科联     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院     安徽大学徽学文化研究中心     山东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     台北大学     日本早稻田大学     日本京都大学    
地址: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城南大道900号南山校区13号楼2楼 | 联系电话:0575-88341849 | 邮编:312000 | 邮箱:yuewh@usx.edu.cn
版权所有:中国越文化 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中心 | 浙ICP备06011068号 |技术支持:海马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