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信息
越文化研究论著目录索引
资料室藏书
相关图书文献
鼎秀数据库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献信息 >> 正文
其他文献

历史上的祭禹

2008年05月04日 00:00  点击:[]

钱茂竹

自2007年,绍兴大禹陵的祭禹大典称为国祭,这是祭禹史上的一件大事。

我国祭禹历史可谓久远矣!自禹逝世后,其子启即派人守禹陵建禹祠,岁时致祭。从那时起,四千多年来史不绝传,实为我国祭祀史上最辉煌之祭祀活动。究其规格和方式可分为四类:

1.族祭:即姒姓之人的祭祖,此外,尚有夏姓、禹姓、余姓人的祭祀,他们均为禹之后裔,奉禹为先祖,于每年农历三月初五日(有的为六月初六)禹之生日敬诚上祭。不少在外地族人还作遥祭大禹。

2.国祭,这有两种:一是皇帝亲祭:秦始皇于前210年,不远万里“上会稽,祭大禹”(《史记》),清康熙帝于1689年二月亲临绍兴祭禹,还作有“谒大禹陵”诗,《禹陵颂》,题匾“地平天成”一块,楹联“江淮河汉思明德,精一危微见道心”一副。清乾隆帝于1751年三月亲临绍兴祭禹,有五言律师、古诗各一首,题匾“成功永赖”一块,楹联“绩奠九州垂万世,统承二帝首三王”一副,还有“茅山正伪”文一篇。二是遣使特祭:宋太祖建隆4年诏吴越国致祭,南宋高宗遣使来祭,元代遣员致祭不绝。到明代形成制度:洪武九年(1376)明太祖规定:“凡遇登极,遣官告祭。”有明十七朝,派特使来绍兴祭禹有十一朝,均有登极祭文。清代尤为隆盛,除皇帝亲祭外,康熙朝遣员祭祀8次,雍正朝2次,乾隆朝13次,以后各朝亦遣使致祭。

3.例祭,即地方官按常例祭祀。北宋建隆四年,诏令守陵长史“春秋祀祭”,“每岁祭,则有司以春秋二仲月”。自此后,每年二月、八月浙江或绍兴地方官员往禹陵祭禹。民国25年(1936),绍兴专员兼县长贺杨灵指示“祭禹月日,数宜用九”,故定九月十九日为年祭之期。这年和上年分别由绍兴地方长官和浙江省主席祭祀。

4.民祭:历朝文人来禹陵祭拜大禹络绎不绝,既是祭禹亦是瞻仰参观。司马迁于前126年“上会稽,探禹穴”。六朝、唐宋时文人联袂来绍,寻访禹踪,展拜禹庙。他们多有题词,至今在禹陵窆石山留有题名。在赵明诚的《金石录》中还留有许多题碑。如宋之问、庾肩吾、白居易、元稹等人均有诗作记其展拜事。更多的是老百姓,旧时三月五日,禹庙游人最盛,“无论贫富贵贱,倾城而出。市民俱乘画舫,丹垩鲜明,酒樽食具甚盛。宾王列坐,前设歌舞。”(嘉泰《会稽志》)在游览人中不少人进庙祭祀。民国时又有“尊禹学会”,由一些著名学者于1930年发起,首创者为原浙江省长张载阳。他们尊禹,当然也祭禹。正如章太炎载禹庙碑中所说:“夏后之功,不局于一方,以山陵所在,故越人从近治之。苟中夏不灭,广德所及,恍于神州,百世莫得其比。”

此外,历代帝王还有以下祭祀活动:(1)京师效祭。在《礼记·祭法》就有规定,禹与黄帝、瑞须、后稷等同时祭祀。唐代始又以唐高祖、太宗、高宗祀食。(2)立殿祭祀。大约自魏文帝起,在京城建庙,以祭帝尧、舜、禹、周文王、周公等。《旧唐书·礼志》中更有明确规定。明代定在京师钦无山之阳立庙祭历代圣君,后来祭禹之庙称景德崇圣殿。禹列为王师之首。

1995年的浙江省暨绍兴市公祭禹陵大典,中央和省市领导、海内外各界人士代表数千人致祭,规模空前,把中断了近60年的祭禹活动恢复了起来,影响海内外。这10多年来,公祭、族祭、民祭年年不断,祭禹已成了制度,大禹品格深入人心。如今的国祭,是人心所向,建设和谐社会之所需。让立国始祖、人文先祖的精神发扬广大,佑我华人,把华夏大地建设得五彩缤纷,展现中华民族史上最光辉的篇章!


上一条:董楚平研究员谈吴越文化
下一条:南宋绍兴攒宫的管理机构及其职掌

返回

校园网     浙江省社科联     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院     安徽大学徽学文化研究中心     山东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     台北大学     日本早稻田大学     日本京都大学    
地址: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城南大道900号南山校区13号楼2楼 | 联系电话:0575-88341849 | 邮编:312000 | 邮箱:yuewh@usx.edu.cn
版权所有:中国越文化 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中心 | 浙ICP备06011068号 |技术支持:海马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