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信息
越文化研究论著目录索引
资料室藏书
相关图书文献
鼎秀数据库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献信息 >> 正文
其他文献

合浦还珠话孟尝

2008年07月05日 00:00  点击:[]

钱茂竹

在绍兴众多名人中,有许多勤于政事、关注民生、为百姓办好事实事的官员。列于《后汉书·循史列传》中的孟尝,就是其中的一位。

孟尝,字伯周,会稽上虞人,为东汉中期名官。他的祖上三世为郡吏,因坚持操守、耿直磊落而先后死难。孟尝承祖训,重操行,任郡户曹史尽职尽力。上虞有位寡妇,侍婆母至孝,茶饭汤药,无不周到。但其丈夫之妹却生嫌忌之心,到婆母年老终寿后,就诬告她“厌苦供养,加鸩其母”,列讼县庭。县令与郡守不加细察,竟定寡妇为死罪。孟尝经深入了解,知为枉屈,于是再三将冤情告之郡守,为之辩诬,不想郡守固执己见,不予收理。孟尝哀泣外门,亦无效应,最后愤而称病谢去,寡妇终为冤死。自此人心浮动,民怨冲天,天时干旱,农作无收,求神祷佛,一无所获。二年后,新太守殷丹到任,访问原故。孟尝诣府具陈寡妇之冤,并说,当年东海妇被冤,感天致旱;今日于公若能明辨执言,顺天意民心,则能甘泽时降。殷丹太守随即调查案情,正邪分明,忠奸立判,严惩了讼者,为冤死寡妇平反昭雪。自树墓祭扫,幽枉获申,民心大快,果然立时天降甘霖,苦旱除去。是年五谷丰登,百姓归安,社会复宁。孟尝获得人们交口称许。

汉朝实行荐察和推举的用人制度。由于孟尝为人清廉,又有才干,不久被举为孝廉,荐为秀才,受任徐(今江苏泗洪县南)令。任上甚有政绩,州郡均赞许其才能和品德,于是朝廷就调任其为合浦太守。

合浦郡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合浦县东北,面临南海北部湾,西与交 郡为邻。此处不产粮谷而多海产,尤其是珠宝业十分发达,多数居民靠采珠宝与交 的谷物互换而生活。前任太守贪婪无知,诳骗人民溢采珠宝、严责穷比,无有纪极。这样珠徙别处,珠源告罄,商贾移于交 界,市场萧条,行旅不至,民生艰难,贫者饿死道旁。孟尝到任后,了解民情苦况。于是立即兴利除,改易前辙,严禁滥采,民反其业,开发交通,奖励商贾,不一岁,去珠复还,珠业复兴,民生安定,百姓乐业,商贸繁盛,人称神明。这就留下了“合浦还珠”这一中国著名的成语。今版《辞海》曰:“合浦还珠,亦作合浦珠还……东汉合浦郡沿海产珠宝,宰守多贪,使人无限度的采求,遂使珠宝渐徙别地。孟尝任太守后,革易前弊,去珠复还。”“后以‘合浦珠还’比喻物失而复得。”《中国成语大辞典》亦作如是解,又称“珠还合浦”。

合浦产珠宝多,孟尝虽身居珠市,且是一郡之守,但他颗粒未取,一尘不染,清廉自持,两袖清风。后来孟尝因病告归。消息传出,合郡百姓扶老携幼,攀车挡道,倾情挽留。孟尝不得出,只好趁夜间乘民船离去。回到家乡,住于穷乡。身自耕种,不求彰显,邻县人知晓后,仰慕其高风亮节,纷纷搬来与之同住。《后汉书》本传曰:“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屋止者百余家。”

东汉桓帝时,任尚书职的同郡乌伤人杨乔,字圣达,他认为孟尝为人贤明,为政清廉,是一个难得的能臣循吏,就上书朝廷要求重用孟尝。他在奏启中云:我前后七次荐举前任太守孟尝,因为“尝安仁弘义,耽乐道德,清行出俗,能干绝群”,他曾“更守宰,移风改政,去珠复还,饥民蒙活”。特别是他清廉自守的品质:“南海多珍,财产易积,掌握之内,价盈兼金,而尝单身谢病,躬耕垄次, 匿景藏采,不扬华藻”。他认为这种清廉自重、不事张扬、持操重节的品格,正如大鸟重在“羽翩之莫用,非徙腹背之毛也。”然而现在贤士不在其位,正如“廊庙之宝,弃于沟渠”,是十分可惜的事。何况一个人年岁有限,“桑树行尽”,如不及时行用,则“忠贞之节,永谢圣时”。他恳请皇上“物以远至为珍,士以稀见为贵”。因此应“拔众之所贵”,将孟尝任之朝廷,或出为封疆,以期“为万乘之用”。他辞婉情切,恳之再三,但朝廷终不见用。孟尝赋闲家居,终老不起。“年七十,卒于家。”

合浦人民怀念孟尝。历史上曾将合浦改称为廉州。孟尝的故乡曾改称为孟尝乡,其村为还珠村,那里还建了还珠桥,建有孟尝祠亦称还珠庙,以世代祭祀这位勤政惠民廉洁奉公的好太守。

孟尝的事迹传颂不绝,感动了历史上千百万人。范晔《后汉书》为他作了传略,谢承《后汉书》卷5亦有孟尝传。《北堂书钞》卷35、卷75、《艺文类聚》卷84、《事类赋注》卷9、《嘉泰会稽志》卷14等著名古籍都记有孟尝传或合浦还珠事。在后的许多作品也历代讴歌不绝。如唐代骆宾王《上兖州刺史启》:“还珠合浦,波含远近小星。”元代王举之《送友赴都》:“赋温润荆山进玉,吐宫商合浦还珠”。明代谢谠《四喜记·奔告强婚》:“合浦还珠喜不胜,小星恰合古人情。”《聊斋志异·霍女》:“女笑曰……错囊充 ,而合浦珠还,君幸足矣!穷问何为?”宋代诗人华镇七绝 《还珠桥》尽情表达了对这千古碧流清风的感叹与怀念之情:

溪上还珠太守家,小桥斜跨碧流沙。

清风不共门墙改,长与寒泉起浪花。

孟尝的品格和行为感动了无数的人们。


上一条:绍兴历史上的赈灾方式之一:施粥
下一条:魏耕与清初江南“通海案”的反清据点

返回

校园网     浙江省社科联     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院     安徽大学徽学文化研究中心     山东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     台北大学     日本早稻田大学     日本京都大学    
地址: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城南大道900号南山校区13号楼2楼 | 联系电话:0575-88341849 | 邮编:312000 | 邮箱:yuewh@usx.edu.cn
版权所有:中国越文化 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中心 | 浙ICP备06011068号 |技术支持:海马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