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信息
越文化研究论著目录索引
资料室藏书
相关图书文献
鼎秀数据库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献信息 >> 正文
其他文献

兰亭学述略

2008年12月03日 00:00  点击:[]

陈浩

研究中国古代书法风格的嬗变,东晋王羲之父子历来是研究的主要焦点之一。由于史料所限,使得有关研究在许多方面都具有延伸问题的可能性,延伸的结果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有可能形成某一专门学科,比如法书版本研究中的“禊帖学”。这种现象在学术研究中并不少见,譬如以敦煌文书、敦煌文物以及敦煌石窟艺术研究为主的“敦煌学”,近年来以故宫建筑群、故宫馆藏文物以及宫廷文化研究为主的“故宫学”等就是。这些被冠以“学”的专题研究,大都具有以下相同之处:一是都以某一具体的研究对象为基础;二是研究内容大多呈现出多学科的交叉性;三是研究内容在整体描述上具有模糊性。笔者在此提出的“兰亭学”,是以东晋永和年间的“兰亭雅集”研究为基础,旁涉其它人文学科的泛性概念,综观相关研究文献,可以发现上述特点也存在于“兰亭学”的相关研究中。

提及“学”字,一般理解即为“学科”之意,那么它就应该具有自己独特的概念系统、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行文中的“兰亭学”,无意将有关兰亭的诸多研究笼统生硬地归为一门学科,而是把它定义为一个以书法史研究为基础,关涉其它文化领域研究的知识系统。它大致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兰亭相关历史人物的研究;二是法书《兰亭序》的版本研究;三是兰亭相关历史文化的研究。研究中重在厘清有关概念,如书法史中“隶书”、“楷书”等书体概念的界定;辨明事例,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如梁武帝萧衍论书的真实原因和意义,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陆“兰亭论辨”的真实历史背景等等;结合实践,艺术研究忌讳脱离创作的空泛研究,对于兰亭的研究,紧密联系书法创作,形成一种理论与创作辩证互动的关系,是为“兰亭学”系统研究的基本定位。事实上,历来的兰亭研究,也无外乎人物研究(它包括“兰亭雅集”的参加者,其中王羲之及其相关人物是研究重点)、文献研究(主要指兰亭集的文辞研究)、文化研究(它主要包括由兰亭衍生出的各种文化现象研究)三个方面,也基本上包括了我们上述内容。但这些研究大多缺乏特有的概念系统,不具备自身独特的研究命题。在这个意义上,严格地说,“兰亭学”在目前还不能成为一门学科。但如果我们认真思忖一下,经久不衰的“红学”、“敦煌学”研究,以及近年来的“故宫学”研究等,难道它们都严格符合一门学科的要求吗?因此,对“××学”,我们只能作宽泛的理解,它既可以指一门学问或者一种学说,也可以指现代学科中相对于实践的部分,如“美术学”,一般偏指美术理论的部分。所以,“兰亭学”的理解也应作如是观。

“兰亭学”的系统研究,具有久远的学术历史,总体看来它大体是以“兰亭雅集”研究为基础,进而旁涉其它文化领域的一个知识系统。研究的群体基本上以书法界为主,社会力量的介入相对较少,形成了一个知识系统相对专一,参与人群相对集中的研究格局。这种研究格局具有专门性和独特性,它直接关系到中国书法史的建构。随着热门话题的愈辨愈明,研究空间逐渐缩小,兰亭研究逐步呈现出空间向外推进,内容逐步兼具多学科性的特点,也正由于此才使它渐成一个知识系统。“兰亭学”的提出,是为了强调兰亭及其相关文化研究的本体性和独立性,强调书法实践和书法创作之间的促进关系,打破对技艺性学科的狭隘理解。基于此,“兰亭学”的相关研究就需要重新规范与定位。

兰亭学作为一个独立的知识系统,它的研究对象不仅仅是上文中所理解的“兰亭”。广义的兰亭学研究理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兰亭人物研究,当时的“兰亭雅集”,参加者究竟是四十几人,虽已有结论,但仍有一些迄今难以说清问题。其中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历来又是研究中的重点之一。譬如王羲之的生卒年问题,至今已多达五种说法;王羲之与道教的问题,王氏家族与道教关系密切,曾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过重大影响也是研究的关注点之一。其余人物研究相对较为充分的是王献之,如王玉池先生的《王献之书法艺术》。二王以外的其他人物,从书法视点进行研究的几为空白。限于二王研究过多过滥,同时又有许多问题难以说清的境况,选择合适角度对其他人物进行研究可能会有新的契机出现。

二是《兰亭序》的版本研究,该问题是1965年“兰亭论辨”的焦点问题之一。作为“书圣”的王羲之,千余年来其墨迹历经聚散,迄今早已是鱼目混珠,真伪杂糅。其中最著名的法书《兰亭序》,其版本之多,历代作品鲜有匹敌,有学者统计曾达300本之多,许多问题难以说清。对于书法作品的研究,仅依凭文献进行研究很难具有说服力,因此转变研究视角,或许还有开拓的余地。

三是由兰亭而衍生出的其它研究。华人德和白谦慎在《兰亭论集》一书的序言中说:“千百年来,作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一直是书法家们必学的范本。大量的传拓、临摹,使《兰亭序》化身千百,就像是有了独立的生命力,和东晋以来的书法史相始终。不仅如此,《兰亭序》对中国文学、建筑、绘画、雕塑、文人的生活方式都有广泛的影响。《兰亭序》对中国的邻国日本和韩国的书坛也有深远的影响。……‘兰亭’成为了东亚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显然,“兰亭学”的研究已经呈现出一个纵横交错的格局,一方面它由书法衍生到其它文化领域;另一方面跨出国界(尤其在东亚地区)成为一种国际性的文化现象。那么,我们对“兰亭学”的研究,就需要在研究视野和研究方法两方面做出调整,以适应这种客观变化。而研究中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在新的研究理念下可能会取得令人难以预料的成果。

四是兰亭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在方兴未艾的世界遗产申报热中,兰亭学的研究又出现了新的研究机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具有深厚民族历史积淀的民间文化遗产,曾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和“民族记忆的背影”。它包括民间传说、习俗、语言、音乐、舞蹈、礼仪、庆典、烹调以及传统医药等。据此,“兰亭学”无疑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兰亭作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1985年开始,“中国兰亭书法节”就在绍兴兰亭连续举行,已逐渐成为一个相当成熟的地方性新兴节会,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研究中可在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库、博物馆和展示中心、保护文化生态等方面进行探索,为这一古老的研究话题注入新的活力,突显兰亭学研究的实践价值。

千余年来,由《兰亭序》引发的研究早已超越了一般的书法研究,成为蔚为壮观的关涉中国传统文化方方面面的博大学术。迄今,相关研究依旧是学界的热门话题。“兰亭学”的研究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话题,说它古老,在其历史漫长,涉猎者络绎不绝;说它年轻,在其内容宏阔,新机遇丛生不断。


上一条:略论会稽山的弥勒文化
下一条:略论会稽山的弥勒文化

返回

校园网     浙江省社科联     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院     安徽大学徽学文化研究中心     山东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     台北大学     日本早稻田大学     日本京都大学    
地址: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城南大道900号南山校区13号楼2楼 | 联系电话:0575-88341849 | 邮编:312000 | 邮箱:yuewh@usx.edu.cn
版权所有:中国越文化 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中心 | 浙ICP备06011068号 |技术支持:海马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