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文献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文献信息 >> 正文

论蔡元培“先事实,后学理”的认识论思想

发布日期:2009-06-10    点击次数:

陶侃

蔡元培先生在致力于近代中国的救国拯民的政治文化事业中,积累了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依靠这些实践经验,他在哲学认识论方面形成了许多富有见地的思想,并且反过来用这些思想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使他紧紧地扎根在现实的土壤之上来思考国家和民族的问题,从而取得了丰硕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壁如,他提出了“必先有事实,然后有学理”的唯物主义认识论思想。

蔡元培对于事实非常重视,他早在1926年2月就给《小学商量》杂志题下了“实事求是”四个字,并注“此书,字字从经验中得来,而以极诚恳之态度发表之,可备教育家采用。”可见蔡元培对事实的重视达到了非常自觉的程度。他反对脱离实际的胡编乱造,反对歪曲事实的言论,认为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以事实为依据。

对于实际的工作,蔡元培更是注重对实际情况的考察,反对脱离实际做的玄想或者浪漫的玄思,也反对那种做事情马马虎虎的态度。蔡元培是个非常注重实际的人,不尚空谈,这是他的优点。他常常告诫年轻人要做一个实干家,而不要做空谈家。

在对待社会主义的问题上,蔡元培认为应少发空疏的言论,主张应该多研究研究,要注意考察社会各种势力的状况。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各国先后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弊端逐渐暴露。当时社会主义学说在西方得到广泛传播,工人运动风起云涌,造成了资本主义世界深刻的经济、政治危机。“睁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的中国知识分子,在刚刚认识到中国不仅物质文明上落后于西方,而且曾以为自豪的政教风俗也落后于人的时候,逐渐看到了西方社会的种种弊端。

蔡元培针对社会主义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

“我们讨论社会主义运动的问题,不独当以历史和人类为准则,还须特别参考现在流行的各种势力——工业的、政治的、社会的和道德的势力。……知要实行这种主义,必要有各种的研究。不是随便拈出几句话头,鼓吹鼓吹,就有希望的。”这种态度再一次体现了蔡元培重事实、重现实、重研究、轻玄想的风格。

在教育上,蔡元培主张兼容并包,对学生慈爱有加。但是,在那个灾难的年代,想要学生们不理政治是不可能的,尤其是“五四”运动以后,学生的爱国热情高涨,自主意识增强,常常采取罢课游行的手段向政府示威,抗议政府的腐败无能。蔡元培对学生的罢课活动是不赞成的,他认为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他希望同学们脚踏实地地做研究工作,研究也就是对实际情况的研究,对事实的重视,即使是爱国运动也不例外,也要以学术研究和研究的精神为基础。

蔡元培注重实际注重研究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也是非常科学的。这种重实际的态度使得他的认识论思想具有了唯物主义性质。“先有事实,后有学理”无疑是蔡元培先生唯物主义反映论思想的精炼概括,蔡元培先生把人的认识与实践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也把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事物辨证地统一了起来,从而超出了一般的直观反映论的范畴,已与马克思主义的能动的反映论很接近了。

另外,蔡元培对学习的考察也是比较合理的,我们的认识如果不是建立在前人已有的认识基础上,就不能取得进步,而人类社会也就不会得到发展。虽然蔡元培的哲学认识论没能形成系统,但是蔡元培的思想含有许多辩证与唯物的因素,他的认识论思想从整体来讲,是坚持了唯物主义认识论路线的。

联系我们
地址: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城南大道1077号河西校区6号楼
电话:0575-88341849
邮箱:ywhyjy@usx.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