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信息
越文化研究论著目录索引
资料室藏书
相关图书文献
鼎秀数据库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献信息 >> 正文
其他文献

王水照教授谈地域与文学

2007年12月02日 00:00  点击:[]

编者按:在“江南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学”学术研讨会上,王水照先生做了题为《王葆心论地域与文学关系述评》的学术报告,现摘录刊发部分观点。

专家名片:王水照,1934年7月生,浙江余姚人。复旦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长、全国苏轼学会副会长、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上海作家协会理事、《文学遗产》编委等。王水照教授长期从事宋代文学的研究,尤着力于从中国文化-文学史的整体背景上探求宋代文学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定位。

文话,与诗话、词话一起,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重要著作体裁,均起源于宋代。诗话、词话汇编早已出版多种,唯独文话从编汇刊之举却告阙如。近期,王水照教授主编的《历代文话》即将刊世,这部书收录中国文章学专书和独立成卷者共164种,填补了我国古籍整理方面的重大空白。王水照教授说,这部书所收入的很多著名文章学家,他们的名字和著作都不为我们当前的中国文学批评史所注意和重视,其中一个就是王葆心。王葆心在《古文辞通义》一书中关于文学与地域关系的论述,对我们今天文学研究和创作仍有重要意义。

首先,什么叫做江南文学,文学为什么会分南北?王水照教授说,我们研究江南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学,就牵扯到一个“江南”的概念问题。他认为江南有三重涵义:一是从自然地理角度理解,以长江为界,江南即长江以南;二是行政地理角度,唐代设置江南道,宋代有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江南的概念历代都有所变化;三是人文学者的角度,在近代以前,至少在王葆心以前,江南的概念基本与唐代江南道的概念一致。王葆心曾说,讲到北方文学,可以把西部的文学概括在内,而讲南方文学,就可以把东部也概括在内,原因就在于北方的地域都是黄河这一条大河所经历的,而南方的地域主要是扬子江流域,即从四川到云南,一直到吴越,都是南方的人文范围。用南北的地域来区别历代字文,就是用两个大江来区别,这说明,王葆心的观念就是大江南的概念。他还指出,学派上有南北之分,道家、书家、画家,甚至堪舆家,他们都有北方和南方之分,而且作家的并称,也往往倾向于南北方并称。比如庾信跟徐陵,称为“南庾北徐”,洪升跟孔尚任并称为“南洪北孔”,等等。王水照教授说,近代以后,江南的概念都缩小了,今天的江南主要是指环太湖流域。但是他认为王葆心的观念,对于我们考察小江南,还是有意义的:在考虑这一小范围区域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大江南的一些共同特点。

第二,中国文学整个的发展趋势,最后归向于南方。王水照先生认为,王葆心对此的论述,是比较宏观的,对于我们今天讲中国文学的归向,重点是在南方,也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第三,“南北文学”,并不是严格的地域的名称,而是一个文学的概念。比如,桐城是在长江以北,但是王葆心认为,桐城派应该是属于南派的,原因就在于桐城派的来源、渊源以及影响,都是来自于南方。不以作家所在的地域来论定派别性质,王水照教授认为这个也是很有见地的。

第四,研究文章分南北,目的是什么?目的不是在于强立门户,而是在于要了解文学实际的流布情况,以及文学的地域特点的复杂性。王水照教授介绍说,古人分南北文派,或者地域分派,一个很强烈的目的,就是要立门户,王葆心认为这种做法不对,所以尽管他也主张分地域文派,但不是为了强立门户。此外,古人很多材料里面,都是往往用一个字,来描述这个地区文学的特点,比如王葆心引《冷庐杂识》里,有人说“关中之诗粗,燕赵之诗厉,齐鲁之诗侈,河内之诗矫,楚之诗荡,蜀之诗涩,晋之诗鄙,江西之诗质,浙之诗靡,吴下之诗靡”等等,他认为这种分法并不完全确切,因为地区之间是可以跨越的。

第五,文学既要言派,更要言统。文学讲派别的同时,不能够忘记统,应该将中国文学的统一性跟地区文学的特殊性结合起来,不能把地区文学绝对化。王教授说,如果讲地区的方言,讲民俗,绍兴有乌篷船,有黄酒;讲地方戏,绍兴有绍兴大班,有越剧,这些特点非常明显,完全区别于四川的川戏,可以完全独立。但文学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特点,就是它使用的工具,都是全民族统一的汉字、汉语,所以就决定了它只能在一个规定范围内表现其特点。就是说在讲地区文学特点时,要有一个度。王教授认为这个意见在我们讲江南地区文学时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深入研究在全民统一的文学的前提下,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可以使这个地区的文学成为一个独立的或者是带有某种独立性的地区文学。

(根据大会发言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上一条:陈桥驿教授谈越文化研究
下一条:葛剑雄教授访谈录

返回

校园网     浙江省社科联     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院     安徽大学徽学文化研究中心     山东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     台北大学     日本早稻田大学     日本京都大学    
地址: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城南大道900号南山校区13号楼2楼 | 联系电话:0575-88341849 | 邮编:312000 | 邮箱:yuewh@usx.edu.cn
版权所有:中国越文化 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中心 | 浙ICP备06011068号 |技术支持:海马科技